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PTV与有线网的困境

(2006-07-26 13:23:05)
分类: 广播与电视

 

从上海文广拿到了全国范围内第一张IPTV营业执照之日起, IPTV便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对象。以往在节目传输方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有线电视网络此时也最先感受到了威胁。在中国IPTV的前景到底如何?在与有线电视的竞争过程中,又会对有线网产生何种影响?作为有线电视的运营商,我们确实需要对IPTV进行一次细致的剖析。

 

增值业务

IPTV是有线网的增值业务吗?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看增值业务的含义。在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上新增加的业务称之为增值业务。这里的关键是增值和平台。首先,既是增值,应该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益,这一点IPTV对于电信网络是完全满足的。而对于有线网络,却完全不然。IPTV的收看会导致有线订户的减少,影响电视收入。由于涉及到新业务与旧业务,及可能的组织变化,这个事情要复杂的多。其次是平台,电信网走IPTV需要拓宽数据瓶颈,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对其它业务也是一样的支撑,也就是说成本是均摊的。而有线网上业务和网络都是单向,支持双向需作大规模的网络改造和升级,基本上等同于新建一个网络,但它主要是为IPTV等双向业务而用。成本没有均摊,而为了双向业务我们再建一张网,这就和我们的数字电视区别大了。数字电视相关业务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增值业务,而IPTV在任何程度上都不是我们的增值业务。

 

好在用户并不在乎使用的技术,只在乎享受的服务。双向有线网上完全可以实行所有的IPTV之类的功能。如果我们也把IPTV看着是一种数字电视种类的话,世界会变得豁然开朗。

 

政策

IPTV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应用,可以在电信ARPU值增长乏力的今天为其打开通往视频业务的大门,寻求到另一片发展空间。这有可能是电信所能看到的最后一片宝藏了。目前,广电总局只对上海文广集团和中央电视台两家颁发了IPTV许可证,这对于电信、网通等有意在自己内容平台上大规模推广IPTV的运营商来说,仍然还有很多阻力。近来,由广电来管理IPTV的呼声渐高,但同时对称开放也越来越深入地讨论,看来仅仅依靠对执照发放的管理,难以持久限制电信IPTV的步伐。从全国产业的范围看,电信推进IPTV能大幅度提高电信的赢利能力,从国家的角度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不让其做,故从政策上讲,暂时的阻碍是会有的,但很快就会放开。

 

技术

IPTV又称交互电视,即以电视机为终端设备,集internet、多媒体等技术为一体,向用户传送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的新一代技术。IPTV所涉及的技术包括: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存储器技术、节目分发网络(CDN)技术、IP QOS技术、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IP单播与组播技术、计费认证技术等。当然,这些技术需要建立在Ethernet技术、ADSL技术、Cable Modem技术等宽带接入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当前,IPTV的主流方式仍是以机顶盒捆绑电视机的形式,因此,对于目前刚起步的数字电视来说,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IPTV相比于数字电视来说所体现出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其突破性地改变了节目源与用户之间“你播我看”的关系,彻底实现了两者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这也是IPTV一经面世便引起多方高度关注的最主要原因。IPTV可以使用户非常便捷的利用电子节目菜单对自己需要的电视节目完成交互式操作,对于视频点播更具备实时快进、倒退、暂停等功能。对于用户来说,这比传统的电视收看形式更具人性化的构思,甚具吸引力。

 

IPTV在技术上仍存在一些瓶颈,最主要的便是网络传输问题。在视音频编码方面, IPTV可选择MPEG-2AVSMPEG-4或是H.264技术,这对节目的制作、存储、传输都造成一定的麻烦。视音频信号压缩后所占带宽与现有电信网络所能提供的带宽容量仍存在矛盾,在城市干线、接入网等诸多环节上均存在网络传输带宽瓶颈问题。要想改善此状况,需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CDN(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种覆盖互联网分布式网络,将连接到IP网络上的内容信息更迅速地分发到连接到IP网络上的用户终端。它担当着减轻IP骨干网的传输压力的作用,使内容更加靠近用户。用户量的增长会直接影响网络传输的速度,从而也决定着CDN的建设规模。即便是这样,凭电信的财务实力和技术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是不会太费劲的。上海、北京的ADSL提速就是一个明证。电信网上传送宽带视音频业务目前已基本具备能力,很快会进一步加强。

 

市场

尽管面临着种种阻碍,IPTV国内市场仍然进入到了人声鼎沸的时刻。在这种形式下,20055月,哈尔滨网通和上海文广合作,在当地推出了IPTV业务,仅一年时间 IPTV用户增长到了60000户,这个数字对于有意进军IPTV的运营商们来说是振奋,是惊喜,但对于当地广电来说却是巨大的冲击,是致命的威胁。由此看,IPTV在市场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一旦运作成功,所产生的收益要远大于数字电视。以哈尔滨模式为例,当地IPTV的包月价格为60元,而有线电视用户每月只需付12元的收视费。而这个增加值,主要来自双向功能。丰富的节目内容将是IPTV吸引用户最重要的方面,通过哈尔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有6万人愿意为IPTV支付比传统有线电视高出4倍的价格,说明节目内容、速度和服务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技术手段决定内容选择,双向娱乐与高清内容又决定着技术的种类。而对内容商而言,卖出去了都是钱,网络只是它的手段和渠道,内容商会来拯救有线网吗?每个运营商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香港电讯盈科旗下的NOW宽带电视作为一个成功的事例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香港有线宽频(icable)是当地有线行业中的老大,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香港市场上,这无疑是个天时地利的条件。但目前,电讯盈科的NOW!宽带电视IPTV却以后来者居上之势超过了icable公司,这完全归功于其不断推出丰富的内容及交互功能。现在,电讯盈科已将2003年最初的23个频道扩展至逾80个频道。频道的不断增加为Now公司吸引了大量的宽带用户,仅2005年一年的新增用户数就已经达到44.1万。相比于占有香港70%宽带用户的NOW公司,icable公司所推出的节目在竞争力上便稍逊一筹。到去年底,有近三分之一的有线电视用户转向NOW,使用IPTV看传统电视。

 

有线网的困境

在有线电视行业,谁都能感受到IPTV的步伐,一个又一个的试点城市开通业务;设备厂商的高调推广;咨询公司巨大的市场预测,但中国广电界的困境和危机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切感知。要知道,还有DTHDVB-HDMT在等着我们呢。

 

电信做的IPTV,对有线网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有线网也并非是只能用HFC QAM调制技术,我把电视信号用IP送到老百姓家,难道就不能叫做有线电视啦? IPTV就是数字电视的一种形式而已。它的双向功能还是向有线业的传统业务VOD学来的。有线业的问题是他背负着一个传统技术、已有网络的包袱。可以想象,用户已经为ADSL平台买单,再购买IPTV,比单纯的使用IPTV,有线电视运营商对双向网络改造买单,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更何况IPTV会直接影响有线电视用户的收费。

 

问题就变成了新生技术、新生业务和已有技术、已有业务的矛盾了。一方面新生事物是压制不住的。IP技术自出现以来,已给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信领域受到的冲击比有线电视实际上要大得多,也早得多。现在还有谁谈论中继?宽带ISDNATM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少。现在说到交换机,决不是原来的电路交换机,而是包交换机!这已经证明了IP技术的优势,以IP方式传输视音频是早晚的事,只有这样视音频才能和迅速发展的电脑,网络技术同步,享受它带来的种种乐趣。另一方面,有线网上开展IPTV业务又缺乏允许的政策条件,如宽带业务许可;同时会影响已有电视用户的收费,有左手打右手的嫌疑。向前走不好走,停下来又会被淘汰,有线网的前景在哪里呢?难道真的只能坐以待毙?

 

关键还应该是创新与发展。杭州人作的HFC加五类线网络就完全控制了杭州的宽带/IPTV市场。这种网络难以复制,但思想和做法是完全可以学习的。用户总是使用最方便,最符合需求的服务。有线网完成双向改造是有线网生存发展的根本。数字化解决了容量问题,但HFC天然过去就是宽带网,这只是锦上添花。双向化才是雪中送炭。只有在双向网的基础上才能开宽带接入,才能做双向互动,才能和电信的IPTV,马上要来的直播卫星,甚至是手机电视相竞争,才能让我们的用户留在有线网上。左手打了一下右手,总好于让外人当胸一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IPTV不管是在政策、技术、网络还是市场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操作性,而且它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光明的。但IPTV要想稳稳当当的跨入千家万户的门槛,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政策及内容提供商的支持。对有线网来讲,如果压制它,它就是巨大的威胁,甚至是革命性,颠覆性的威胁;若是顺从潮流,它就是巨大的机会,将促进有线网由单向向双向的转型,开辟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完全从普遍性公益服务转向个人化的高附加值领域。认清这一点,对整个行业将有很大的战略上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薛涌好大嘴
后一篇:俩个笑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