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实名制闪亮登场需要社会各界呵护
高福生
往年一到这个时候(春运),小小的火车票就牵扯着中国老百姓的神经。为了得到这张回家的“通行证”,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窗口通宵达旦地排队,到头来却常常是“一票难求”,而那些代售点旁边却有人在高价兜售车票。稀缺资源不能直接提供给最需要的对象,却成为一部分人牟取暴利的手段,实在是让人气愤、心寒。因而,百姓对“人、票、证”三位一体的购票模式倍加期待。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从2003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率先试行车票背面填写姓名、车站派出所盖章、旅客持证登车,到2007年厦门、宁波等地试点“登记实名制”和“民工专列实名制”;从2009年全国“两会”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铁道部发飙要求推行“火车票实名制”,到2010年1月铁道部在广州、成都局部试点;再到今次所有火车票全部实行实名制……足足用了8年时间。
让人欣喜的是,在历经8年的论战、试点、磨合之后,在高铁、动车相继采用实名制售票后,所有列车“实名制”终于修成正果、闪亮登场了。这种既突然又理所当然的举措,不仅传递了铁道部顺应民意推进火车票务改革的积极信号,也彰显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内鬼”利用资源寻租的成本,对破解买票难问题,打击“黄牛党”,谋求社会公平,维护旅客权益,意义重大。
我们在为“火车票实名制”迈过技术门槛全面推广叫好的同时,还必须直面效率、管理和打击这几道难题。众所周知,中国的铁路交通流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在人山人海的春运高峰来临之际,如何解决诸如售票速度过慢、检票程序烦琐等新问题,如何防范票贩子采取新对策叫板实名制,如何确保实名制后乘客个人信息的安全,不仅考量着铁路部门实行新政的决心,还有管理智慧和善治能力。
就此看来,“火车票实名制”有如一个步履蹒跚的孩子,每一步都还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中,需要社会界及时的提醒、呵护。但我们相信,只要铁道部门在开始新一轮“政策强推”的同时,严把“技术、效率、管理、严打”四关,只要广大乘客理解、支持和配合,首度全面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必将实至名归,叫好又叫座,温暖百姓的回家团圆之旅,赢来更多更热烈的掌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