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排放与灰霾天关系密切”是一记警钟
高福生
日前,多年来研究“灰霾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表示,灰霾与肺癌有着“7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而治理灰霾,我国则需要30年。钟南山院士也曾说过,灰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
尽管如此,目前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少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倒退了几十年,以水泥、钢铁、焦化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大……很多城市人,尤其是被灰霾严重笼罩的城市人,都有可能变成肺癌患者。
面对气象和环保专家对“灰霾”危害真实杀伤力的解读,面对天南地北持续不断的“灰霾”天气粉墨登场,面对各大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的“场景”,公众对灰霾引发的严惩后果和对大气PM2.5监测的关注度,以及远离“头号杀手”、拥有蓝天白云宜居环境的渴望度,可以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强烈。
窃以为,“人为排放与灰霾关系密切”,是过往片面重视经济、轻视环境的掠夺式发展带来的恶果。虽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GDP,然后再花巨资来治理环境得不偿失,但“亡羊补牢,尤未为晚”。明明知道“杀手”的危害,却依然熟视无睹,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那就是对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漠视。
当务之急,借鉴国外经验,把灰霾天气数量和相关监测数据与官员政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相关部门应建立重点大气污染源清单,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在监管和治理上“按图索骥”;企业应将节能减排作为首务,千方百计降低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普通市民可以用合理使用机动车,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过度装修等方式为PM2.5的减排做贡献……
如此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灰霾”形成的人祸因素才会少之又少,“灰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的隐忧才会得到有效破解,“蓝天白云”才不会变成现代社会的一种奢望,我们的城市才会因空气质量高而更加宜居,百姓的生活也才会因健康而更具幸福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