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取消O号牌:警惕特权车换个“马甲”玩隐身
高福生
众所周知,为了保障一些特殊公务需要,让一些机动车,如消防车、急救车、警车等,加个警灯或特殊号牌,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谁也不会说三道四,都会主动让道。但近年来,一些机关团体事业企业的车辆,纷纷设法挂上警灯和特殊号牌,成了通行无阻的“特权车”。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不管有事没事,常常高鸣警笛呼啸过市者有之;不管红灯绿灯,总是大摇大摆一路畅行者有之;安监站不停车,收费站不缴费;抢道占道屡见不鲜,限速规定与其无关,违章处罚对其无用……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与“特权车”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2006年12月13日,交通部宣布,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顿“特权车”和“人情车”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的活动,力争用50天的时间逐步取缔“特权车”和“人情车”。自那以来,宁夏、上海、山西、云南、湖南,以及辽宁沈阳、河南洛阳等地,相继取消了“O”牌照,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但N个50天过去了,“特权车”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陷入了“清理—好转—复发—清理”的“怪圈”,甚至异化成了一些人摆谱长脸的“道具”,愈演愈烈。
今次,河南一举将豫O号牌全部更换为民用号牌,郑州市也顺势跟进,取消公务用车豫AAA号段车牌——如此重视民意、回应舆情,如此对权力进行自省并迅捷转化为快速而强有力的行动,对个别习惯“特权车”先行的人进行当头棒喝,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掌声”响过之后,笔者同大多数网友那样存有这样一份担忧:给“O号牌”换个“马甲”,特权车就销声匿迹、寿终正寝了吗?会不会再出现其他号段的警用专号?会不会也像其他地方一样半途而废?
常识告诉我们,“特权车”之所以禁而不止,关键是没有找准它的“软肋”,在治标的同时没有治本。纵观各地过往的治理模式,大多只是盯着“特权车”,只是脱了“特权车”一个马甲,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特权人”。要知道,车辆本身是没有特权的,车的特权源于人的特权。正是某些公职人员人为地赋予了车子交通工具之外的身份、地位、权力等特殊的象征意义,才有了特权车的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才使“特权车”成了大家公认的贬义词。
由是观之,在当前体制下,要根治“特权车”的坏脾气,仅仅依靠交通、交警部门的运动式治理,靠“只触皮毛、不伤血肉”的软绵绵的处罚,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的官员不从根本上转变作风,不先把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去掉,不从制度上清除产生特权的土壤,治理“特权车”便无从谈起。可以断言,只要有为“特权车”张目的领导在,只要官本位、权力本位思想还在继续作祟,即使不挂特权车牌,照样会有人开着“特权车”耀武扬威!
道路交通多一分畅通,社会也将多一分和谐。当有一天,公众对“特权车”没有了可憎,只有严肃和敬畏,特权车的治理才真正取得了实效。期待河南的重拳出击走出“潜规则”,在叫好的同时更叫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