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就业刚性指标考验政府善治智慧
高福生
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湖南为保就业上打出“组合拳”,在创业资金上、技术扶持上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对就业人员岗前培训上最大限度的吸纳有关人员参加;尤其是对于一些低收入人员,政府拿出钱予以买岗位,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随着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湖南度过了就业形势最艰难的时期。至2009年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4.25%,低于4.8%的控制目标。
进入2010年后,湖南的就业压力依然凸显。为此,湖南的决策层高瞻远瞩,把就业当作民生之本、增收之源、稳定之基,制订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居民服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籍此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百姓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作为社会上一支就业大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湖南今年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所有就业工作首位,通过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偏远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等举措,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到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创业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鼓励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让人欣喜的是,湖南今年将在这方面发力——启动“515创业扶持计划”,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力争两年内发放50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全面创业、全民创业,同时着力培育创业主体,扶持10万人自主创业,带动开发5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如何借助市场经济之手,把中央对就业的各项责任和指标以“政绩”来量化和考核,敦促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积极而有效的行政干预,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范围,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就业援助,应对结构性用工短缺,化解就业压力,将是一篇大文章,一个大课题,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执政理念,还有善治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