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受贿1.5万的草原巨贪是咋“炼”成的?
高福生
在6年市长任上,徐国元推崇“办事送钱、送钱办事”的潜规则,用钱来“称量”原则、党性和法纪,该办的事“没钱不办”,该出面的事“没钱不去”,谁不送钱就给人“小鞋”穿。只要有人送,不管是人民币、美元、欧元,还是澳元、加元、港元、日元、泰铢,也不论金、银、玉、翠,还是象牙、鸡血石、古董字画,他都照收、敢收,甚至在接受调查期间,还敢掀起敛财的“高峰”,被抓前一天还在“策划”如何收取他人要送的1幅名画。
较之日均受贿7万多元的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日均受贿8万多元的河北省原外经贸厅副厅长兼省机电办主任李友灿、日均受贿10万元的苏州市前副市长姜人杰等,徐国元“日均受贿1.5万元”的“业绩”虽然要“逊色”许多,但徐国元却以“刀架脖子”都敢收钱的“过人胆量”,“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能记住”的“心得体会”,创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市长受贿的神话,被网友讥为“史上最牛贪污市长”,让人大跌眼镜,堪称新版“拍案惊奇”。
多行不义必自毙。草原巨贪徐国元走上审判台、不归路,那是咎由自取,大快人心。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徐国元畸变的灵魂与无尽的贪欲并非一朝一夕“炼”成的。相关报道中说,逢年过节,当地官员到徐国元家中送钱送物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严重”到了“谁不送钱就要给谁‘小鞋’穿”的程度。如此“生态”,当地和上级那么多“有关部门”缘何“浑然不知”,让其在市长高位上“我行我素”,在受贿之路上“所向披靡”,一步一步走向腐败深渊?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推行制度反腐,力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不断地封堵各种可能引发腐败的漏洞。但受体制和国情的影响,在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监管上还不时存在“盲区”,出现了“纸面上的制度”斗不过“运行中的权力”、“有形的制度”敌不过“无形的家长制”的咄咄怪事。“草原巨贪”徐国元的蜕变即是如此。由于长期“雄踞一方”,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徐国元迅即裂变,在“唯我独尊”中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运用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
据报道,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等问题上,徐国元手握重权而不慎权,往往是“先拍板后走程序”,完全按照个人意志操作;许多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徐以“市长办公会”代替市政府常务会,甚至在饭桌上就拍板定调,连个会议纪要或记录都没有。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式微,即便有想“较真”者,也大多是“以卵碰石”,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
草原巨贪“日均受贿1.5万”6年不倒的案例警示我们:腐败了的“一把手”往往都是善于弄权的高手。在没有民主气氛、缺乏监督的环境中行使权力,不发生腐败、不出现巨贪才是怪事。唯有严格执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唯有从源头上铲除“一把手”异化成“一霸手”的土壤,唯有人大等权力机关的监督不再“虚位”,唯有始终保持惩处腐败的高压态势,“砍头不要紧,只要金钱真”之类的胆大妄为贪官才会少之又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