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改造“空心村”刻不容缓
高福生
近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不少农民告别了过去低矮潮湿的土砖茅房,建起了阔气的小洋楼,过上了富裕生活。但在一些地方,不注意节约用地,乱占滥建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农民放着旧宅基地不用,竞相在村庄周围占用良田建房,使村庄不断向外扩展,形成村内大量旧房闲置、破烂不堪,村庄周围新建房屋布局零乱的“空心村”。
据笔者了解,这种像“摊煎饼”一样不断外扩的“空心村”不只在山东,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有资料显示,在部分“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的一些地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已由2000年初的1.8亩下降到2007年底的1.2亩。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一是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二是破坏了农村的景观布局,使道路网络、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三是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成为火灾的主要源头。“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发生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这样的国情,容不得我们大手大脚,必须警钟长鸣,对有限的耕地资源精打细算。如果听任“空心村”继续繁衍扩展,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窃以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牢固树立珍惜和节约土地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保护每一寸耕地,挖潜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仅是用科学发展观统帅新农村建设,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课题,有利于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此次山东通过实施“迁村并点”、“村庄合并”,对人口少、布局零散、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村庄进行整合,集中建设中心村或农村社区;通过实施“填空补实”,对不在撤并范围内的村庄进行整理改造,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填实“空心村”,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击掌叫好。期盼山东的做法日臻完善,在全国推而广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