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女分班弊多利少宜慎行

(2008-09-06 02:07: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评论
男女分班弊多利少宜慎行
高福生
 
    今年新开学,重庆复旦中学在高一做了男女分班尝试,在4个住读班中分出一个男班和一个女班来:高一(9)班55名学生全是女生,高一(10)班54名学生全是男生。该校老师表示,男女分班不是害怕学生早恋,而是为了管理起来更方便。但是,有家长对分班并不放心,认为只有封建社会才这样做。(9月4日《新京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8/09-04/008@025625.htm
 
    在笔者的印象中,男女分班并非重庆复旦中学首创。早在2001年,上海市八中就在该校新入学的高一年级中选择了4个班进行“构建按性别编班的办学模式,促进男女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2002年新学期伊始,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开始也开始尝试男女分班的新教学模式。学校将高一年级新生分为5个男生班和5个女生班,各占一个楼层……这些做法均招来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也鲜见令人满意的“下回分解”。
    此次重庆复旦中学实行男女分班的动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无非也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可校方却牵强附会地说是为了管理方便——男班主任可以随时进入男生寝室,坐在床边跟学生促膝谈心,跟学生交朋友。如果是男女混合编班,男班主任不便去女生寝室,女班主任进男生寝室也有所顾忌。可我要说的是,男女分班上课与方便寝室管理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难道“促膝谈心”非要去寝室吗?
 
    至于男女分班是否真能防范早恋,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智慧。有论者认为,即便男女分了班,分了楼层,却仍然处在同一所学校。校方可以在上课时间“隔离”他们,但课余时间的接触、交往是无法阻止的。因此,寄希望于男女分班的方法来阻止中学生早恋,恐怕只是校方的“一厢情愿”而已,想法过于天真,“防范成本”太大,甚至会让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早恋行动转入“地下”。
 
    一直以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为人们所称道。我们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亦应考虑这种因素,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要知道,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交流合作的社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面临着同样的竞争,信息共享、讲究团队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尽管男女生在心理、智力、生理等方面均有差异,但正是差异的存在,让男女生一起学习能产生互补。一个男女均衡的自然的集体,会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少男少女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一些极为特殊的心理特征,比如比异性好奇等,都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需要校方加以正确引导,而不宜人为地设置障碍。在眼下性信息随处可见的现实环境下,你越是“堵”,就越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产生好奇心。一旦在班上看不见一位异性,学生们那种渴望了解对方的心情或许会更加急迫。与其这样削足适履,还不如顺其自然,积极引导,把选择交往、相处的权利还给孩子们。
 
    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当年鲁迅先生对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生同泳的“嘲弄”——“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由此来看“男女分班”,校方当然可以在课堂上分开男女,但分不开少男少女们青春萌动时互相吸引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冲动。如此弊多利少的“改革”,我看还是慎行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