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医疗纠纷呼唤“独立第三方”
高福生
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存在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再高明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地将所有病人治好。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往往都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从而产生冲突。2006年对深圳市10家公立医院、6家民营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家医院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患者或患者家属聚众闹事,甚至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医闹”事件,医患纠纷已成为当前排名第二的社会突出矛盾。
一直以来,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打官司。这种方式旷日持久,而且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对一些原本生活窘况的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到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但是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4个鉴定部门,可能会给出4个不同的鉴定结果。更为突出的问题,“医学会”之类的协调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下属机构,儿子出了问题要父亲出面解决,这种医疗事故鉴定模式很难保证医疗事故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老百姓本能上就不信任。
在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缺失,走司法诉讼途径既耗时又费力还要花钱的情形下,“闹”,便成了一般人解决医患纠纷的不二法门。这个时候,大家都希望有一个真正独立的“第三方”站出来,公平公正并且专业的解决纠纷。而拟将成立的新机构——深圳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就是人们期待中的“第三方”。它不隶属医疗卫生单位,不受行政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干预,在接受投诉处理后的48小时内即展开调查,同时不向任何一方当事人收取服务费用。
一位法学专家曾告诫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司法审判领域是如此,医疗事故鉴定与医患纠纷处置同样是如此。在当前医患纠纷呈高发态势的情况下,像交通事故处理和赔付一样,让责任认定和理赔各行其道,由“第三方”在第一时间到场、控制局面,客观公正地扮演调停者或斡旋者的角色,为医患双方打造一条畅通、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使医患矛盾解决方式更趋柔和,让人击掌叫好。
医患之和,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则两败俱伤。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解决医疗纠纷是大势所趋,有着广泛的民意期待。期盼深圳的“独立第三方”尽快破茧化蝶,成为治疗“医患之伤”的“良方”,成为终结“医闹”的利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