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机关病”不能止于“惊出一身汗”
高福生
不可否认,长沙市天心区此举做得是够“绝”的,通过“偷拍”公映这种“非常手段”,使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极少数公务人员的作风问题在大庭广众下原形毕露,让不少领导干部“惊出一身汗”,为治理“机关病”这一“疑难杂症”提供了鲜活的反面教材,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其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无可置疑的,令人击掌叫好。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官腔、甩冷脸、设关卡”,“管得多、服务少、程序多、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等“拖、懒、散、关、卡、压”毛病,绝不是一两天所能形成的,更不是一两人所特有的,有些就像牛皮癣一样,用一下猛药就好了,不用药就又出现了。
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不少机关干部虽然对“暗访隐拍”心有所惧,但也谙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乌纱照戴”、暗访有了事才“就事论事”、不访没有事就“太平无事”的潜规则,即便因为上班玩游戏、炒股、打牌等被捉个正着“公映”,也只是“惊出一身汗”而已,在多数时候,他们的“铁交椅”纹丝不动,“铁饭碗”照端不误。
这些迹象表明,“机关病”其实是“机制病”,其背后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简言之,就是人员过剩,机构臃肿,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不畅通,监督、绩效考核管理不到位。这些根本性问题如果不解决,一味寄希望于“偷拍”公映来惩治“机关病”,尽管本身出发点并没有恶意,但这应是一种“非常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扬汤止沸,不应成为常态。
由是观之,“偷拍”公映虽好,但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偶尔用用无妨,千万别当成济世良方。只有在制度设计和建设上不断创新,用群众的眼睛代替密拍摄像头,让监督按照公众意志得到真正实施,使之做到经常化、法制化、程序化,才能让机关工作人员“有所畏、有所为”,告别敷衍塞责、冷漠专横的“官老爷”作风,树立“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机关形象。
期盼长沙天心区在“偷拍”公映之后,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在曝光让某些公职人员“惊出一身冷汗”之后,再来个釜底抽薪,该摘“帽”的摘帽,该端“碗”的端碗,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机关病”的滋生土壤。有了这样的“下回分解”,“推诿病”、“冷漠病”、“玩乐病”、“漂浮病”、“争利病”、“恋高病”等疑难杂症便会药到病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