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暑假成为“第三学期”
众所周知,暑假原本是孩子们休息、玩耍的一段快乐时光。但在孩子们眼里,现在的暑假早已走调变味,变成了令人生厌的“第三学期”。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学校开设的各类补课班已有所收敛,但社会上的补课培训班却蜂拥而起。这些社会上的辅导班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在学校门口散发传单,宣传自己的名师和名课可以让多少孩子上名校。虽然上课的价格不菲,但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咬咬牙掏钱给孩子报名。于是,孩子们离开了紧张的学校生活,又进入了更加紧张的“第三学期”学习之中。
“第三学期”大行其道,家长可以说是“始作俑者”。为了孩子的未来,许多家长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陆续给孩子报名参加英语、奥数等各种各样的假期学习班,让孩子在起跑线上不输给同龄人。在家长们的心目中,过去所谓补课,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教学进度才补课,“缺啥补啥”;而现在已经是不缺也补,因为别人把缺的补上了就与你一样了,与你一样了就意味着你落后退步了,你想不落后就必须补课,而且要不停地补下去。于是,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一旦走出学校,孩子面临的选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如果今天少吃苦,不吃苦,明天就会多吃苦,吃大苦。
与家长的积极支持相反,众多中小学生对这“第三学期”十分反感。调查中,95%以上的中小学生表示不愿参加“衔接班”。一名学生直言:“从教室走进教室,太没劲了。”
一名初二学生说:“我们都盼了半个学期了,好不容易才放暑假,我们都快成书呆子了。‘高分低能’说的就是我们,除了背书做题,其他啥也不会,啥也不懂。由于没时间玩,我们的创造力都被抹杀了。”
还有学生说:“‘衔接班’就是家长与教育机构合谋的产物,教育机构‘谋杀’家长口袋的钱,而家长‘谋杀’的是我们快乐的时间。”
在我看来,“第三学期”红红火火,是应试教育阴魂不散结下的一枚恶果。多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应试教育的危害性一直是深恶痛绝的,并且作出各种努力,比如前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却没有多少真正落到实处。“考试定终身,分数论成败”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人,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学期”现象出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说只要“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存在,学生和家长就不可能轻松起来;只要学生和家长心中有压力,暑假学习班肯定会存在,并且会越来越火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把假期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痛痛快快地玩,自发自主地学,避免暑假成为“第三学期”,需要堵疏并举、综合治理——对那些借补课之名行谋利之实的办班者要课以重律,坚决取缔;教育部门要改变只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评价机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觉抵制这种带有“铜臭味”的有偿(重偿)授课;家长在暑期充当的角色除了父母还应该是朋友,在暑假安排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主动为孩子减压松梆,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利用暑假这个机会充分展示自我、接触社会、提高素质。只有齐抓共管,优化暑假环境,孩子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