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城宴请”不除 “嘴上腐败”难止

(2007-01-23 16:50:05)
分类: 社会评论
     前不久,湖北省财政厅派人调查了鄂西北某县级市,发现该市接待费支出还算控制得比较严的,但一年接待费支出仍高达1800多万元。从接待对象来看,少部分是接待上级来人,大多数还是属于“同城宴请”或“自己接待自己”。(1月22日《楚天都市报》)http://www.cnhubei.com/200701/ca1259873.htm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同城宴请”名目繁多:有的是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办理正常公务时互请,美其名曰“联络感情”;有的是无客自请,单位之间和单位内部没有任何公务,只是为了“打牙祭”;有的是私客公请,同学会、同乡会、朋友会,甚至家庭聚会等,都冠以接待之名,列入其中。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接待费居高不下、“嘴上腐败”屡禁不止便在情理之中了。
 
     “同城宴请”危害有三:一是浪费了财政资金,助长了“嘴上腐败”。这些宴请者通常是打着“民以食为天”、“工作需要”的旗号,认为“只要不往口袋装,吃喝再多也无妨”,充分利用会议、互访、工作之余,讲档次、讲排场,菜不满桌、酒不尽兴不收场,不断刷新着公款吃喝的纪录;二是酒桌成了传播谣言、制造是非、消磨斗志、破坏团结的集散地,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不利于家庭幸福生活;三是影响办事效率和政府形象。成天晕晕乎乎、酒气熏天,脸红脖子粗,丑态毕露,怎能与“人民公仆”匹配,又怎能显示一名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为铲除“同城宴请”这一寄生在社会资源公平机制上的毒瘤,有关部门与它的斗争也一刻没有停止过。从刚开始坚决反对“公款吃喝”,到后来反对“大吃大喝”,再到后来想方设法对“同城宴请”进行限制,可谓“禁令”不断、文件如山。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治理效果却不容乐观。这不,鄂西北这个对接待费控制得比较严的县级市,一年吃吃喝喝的费用也达到了1800万元,不知那些控制得不怎么严的县市,一年吃吃喝喝的费用又有多少?有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高达3700亿元!为此,有人发出了“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慨叹。
 
     笔者认为,“同城宴请”多年来禁而不止,与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有漏洞、行政监督乏力、社会监督疲软等等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政(禁)令疲软,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我们不妨学学武汉市的做法,一是在本市范围内,禁止上下级之间、部门、单位之间借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吃请;二是推行公款吃请实名公示制,即直接把公务招待的对象、参加人员、吃的品种和价格在单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对“闯红灯”者严惩不殆!
 
     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同城宴请”不除,“嘴上腐败”难止。要使“公款吃喝”寿终正寝,必先拿“同城宴请”开刀!只有像武汉市那样让“公款吃请异常麻烦”,使公务员宁愿自己掏腰包到外面请客,也不愿意忍受繁琐的报销手续,吃了之后还要接受“示众”等,方能让那些“馋嘴”者远离“同城宴请”,不敢也不好张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