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见教师职称由“评”变“聘”

(2006-08-16 19:12:54)
分类: 教育评论
     从今年起,长春市将在全市实行中小学教师系列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今后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不再评职称,而是由学校直接按岗聘用,聘书与职称资格证书有同等效用。(8月15日《工人日报》)http://www.grrb.com.cn/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263358&type_id=23
 
     众所周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职称一直延续着评审的套式,并演变为一个身份的概念,一旦拥有,终身享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评审方法的弊端已日渐显现。比如,搞职称终身制,能上不能下,客观上阻碍了年轻教师的发展;因人设岗,使一些评上高职称的教师在其位不谋其“政”,造成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论资排辈,高职称者高收入,低职称者虽然在事业上挑大梁,待遇却低了许多,直接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职称考试成绩、学历、工作年限、身份等是职称评审的重要砝码,教师在评定职称有过程中要做许多无聊的工作。除了把节假日贴进去不说,不少人还要把工资“贡献”出去,到有权发证的部门去参加这培训、那培训,领取名目繁多的“本本”,以获取“通行证”。一些教师不惜花血本评职称,根本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享受更高的待遇,因为不少职称和职责是分离的,根本对不上号。
 
     更严重的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职称评定已经异化成了关系和权力的较量——业绩突出者,常常因“硬件”不够、不善打通关节而被拒之职称的大门外,能力平平者却因符合职称硬件要求或托关系、打电话、请客送礼而“水到渠成”。职称评定工作中的异化,不仅成了腐败的温床,也人为地引发了僧多粥少的实际利益冲突,造成了校与校、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摩擦,引发了许多不该产生的矛盾和悲剧。
 
     教师职称由“评”变“聘”,一字之别,效果迥异。它告诉我们,无论你原来有怎样的职称,有怎样的资历,在聘任制诸多的细则面前,所有人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是普通参赛者,规则是一样的。你被聘用到哪个岗位,就任哪个岗位的职务,并享受相应工资待遇,否则,什么都不是。在这里,聘书就是职称资格证书。聘任期之后,将是一轮新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春率先在全市实行中小学教师系列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变“评聘职称”为“竞聘职称”,犹如春风拂面,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击掌叫好!此举打破了长期以来职称评审与聘任分离,因人设岗、有岗无责、论资排辈,“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的弊端,从根本上落实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有利于有才华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这样的好举措宜日臻完善,在全国推而广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