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对在温州打工的夫妻乘坐中巴车赶往医院待产,途中妻子羊水破裂。丈夫向司机求助遭拒,司机称“你们下车吧,别弄得车上又脏又臭”。被赶下车两分钟后,妻子在马路边产下一名女婴。目前,公司已对中巴车司机进行批评教育。(浙江在线8月15日)
什么叫“人间冷暖”?
许兴权和妻子唐苹的亲身经历证实了“人间冷暖”的真正含义,也照射出社会的集体渺小。但是,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种“渺小”并没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当你看到“你们快下车吧,别弄得车又脏又臭”和“车上又有几名乘客嚷嚷起来,让我们下车”的细节时,想到了什么?是震惊还是麻木?是尴尬还是熟视无睹?
如果不是“孕妇公交上临产被撵下车”进入了新闻的视野,难道我们就不能洞悉隐藏在周围的种种冷漠症状吗?换句话说,“孕妇公交上临产被撵下车”是一种被“新闻消费”的“集体冷漠”,恰恰也证明了群体冷漠呈现出的蔓延态势。
情何以堪?我们又能靠什么实现救赎呢?难道仅仅依赖“新闻”来刺激我们的内心吗?
事实上,我们对冷漠病症的抨击并不少,大有连篇累牍之势,但是,总也阻挡不了冷漠症的再演。围观者的起哄是典型的社会集体冷漠症的表现,“因为才来上班,怕误了时间挨批评”是害怕承担责任的说辞,当然更是一个可以逃避道德担当的借口。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所有类似事件的要害所在,但正是在这个逻辑上,让所有国人哑口无言,缺少了批判和反思的勇气,并且给集体冷漠的上演提供了看似正当实则扭曲的价值观。
不难看出,道德感麻木和冷漠本质上是人们一种特定的畸变状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怀疑、漠视道德行为等对道德的冷漠感情,以及拒绝、推卸道德义务等消极性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
“孕妇公交上临产被撵下车”能让我们惊醒吗?这未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裂变和心理危机的折射,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冷漠化、物质化和形式化现象。是非观、道德观底线下沉背后的“孕妇公交上临产被撵下车”当警惕和反思之。
“司机无情,乘客冷漠,我扶着妻子下车的那一刻,就像掉进了冰窑”的感觉并不仅仅属于孕妇,更属于整个社会,而“那么多好心人帮了我们”的温暖情怀更需要制度呵护!环顾四周,冷漠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病。近代以来,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一些著名学者,都反复指出,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团体意识,人各怀其私,没有凝聚力,而且在社会转型进程中,众口抨击的缺乏公德意识、道德滑坡现象有加剧的迹象。因此,反思“孕妇公交上临产被撵下车”背后的社会病态是一种必须。
社会的温情再也经不起伤害!我们不应用新闻的方式来“消费”属于整个社会和公众的“集体冷漠病”。如何对待和反思那些进入“新闻消费”视野的“集体冷漠病”,必须成为整个社会都应该面对的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