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务活动“外包”仅是次优选择

(2011-04-12 07:48:36)
标签:

公务活动

“外包”

杂谈

分类: 公共精神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山东省多个部门联合推出新举措,推行将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办理,意在节约成本,提高行政透明度。(《新京报》4月11日)

       “公务活动外包”效果如何?据市场调查,把公务活动委托给专业旅行社办理费用将可节约15%至30%。山东嘉华国旅总经理张明说,吃住行是旅行社的专长,比机关自己组织公务活动花费要少得多。以到欧洲公务考察为例,每人可节省出1万元到2万元的费用。看来,这是一项有着创新意义的举措,效果证明了规定的可行性,不过,这能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吗?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策?
  
        就笔者的观点,这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且更是一种次优选择。从根本上说,我们应反思的是,旅行社可以做到的,为什么政府部门做不到?政府部门为什么不去借鉴旅行社的一些做法而是把公务活动外包呢?
   
       此前发生的“去赌城考察人力资源”等事件告诉我们,三公消费并不仅仅是“公务活动外包”所能解决的,如果迷恋于公务外包活动一时的成效,很有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甚至把本应做到的事情当成一种“政绩”来宣扬。可以说,政府公职人员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不良行为,不仅浪费国家资财,而且丧失民心,社会影响极坏。这种现象的出现,深层原因在于财税制度缺陷。没有健全的财税法律制度约束,三公消费盛行,将会大大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在西方国家,政府的官员讲排场、讲阔气、公车私用都会成为丑闻,拿公家的钱大吃大喝更严重,可能下台。据报道,芬兰中央银行有位行长,有一次在公款宴上点了一道叫鹅肝的菜,按照该国的规定,所有的公务接待都要向国民公布,诸如接待什么客人,吃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要上网公示。这道鹅肝的菜被公众认为“超标”,传媒曝光,众议哗然。结果这位行长引咎辞职。德国前央行行长威尔特克就为公款消费丢了官,2002年,他带着老婆孩子在柏林超豪华酒店阿龙住宿4天,花销7661欧元。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全国,威尔特克不得不离开年薪35万欧元的德国央行行长之职。但是,在我们这里,似乎恰恰相反,把公款消费当成了“特权”甚至是“能力和水平”的象征。而这决不是公务活动外包所能解决的。

           三公消费盛行是财政预算软约束的表征——预算编制与决算编制脱节。公共预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其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但我们的预算,内容粗略,难以对其进行实质审查和监督。同时,我国政府预算只反映了预算内和部分预算外的财政收支活动状况,大量预算外、制度外的公共收支行为仍然游离于预算的监督约束之外,破坏了预算的完整性。由此出现了不少不合理现象:预算内容还不够细化,预算执行中很难避免二次分配现象,预算外资金使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而由于财政监督力量不足,难以严加控制。三公消费泛滥根本原因就在预算缺乏透明和公开、细化。

         公务员是人民在宪政中的委托代理人,有责任合法地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三公消费是公务员利用特权满足自身贪欲的表现,是一种亚腐败,它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阻碍着廉洁政府的建设。

        正如专家所说,要根治公费滥用,还是要依靠制度上的转变,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阳光化。不仅要控制公务活动的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更要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提高行政效率。因此,公务活动“外包”仅是次优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