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成受访者不选国货”的“用脚投票”警示

(2011-02-28 07:58:34)
标签:

关中

婴幼儿奶粉

食品安全

三鹿

每周质量报告

杂谈

分类: 公共精神


    按照监管部门的说法,2010年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但是经过调查记者发现,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明显不足。记者在北京市对一些婴幼儿奶粉销售比较集中的超市和母婴用品专卖店进行了调查,我们对购买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者进行了采访,结果接近7成的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的奶粉。(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月27日)


       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不足,导致大部分超市和专卖店中,进口奶粉的销量都明显好于国产奶粉。与之相关的数据是——2010年我国婴幼儿奶粉的供应量达到56万吨左右,其中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的提供量已经接近半数,上升明显。深入可知隐藏其中的逻辑线条是国产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进而导致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安全的不信任,最终造成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量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直白地说,我国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进口奶粉,与其说看中了牌子,不如说是看中了安全,买的是“放心”、“安心”,因此,也就有了近7成消费者不选择国产品牌的奶粉。面对这样的景象,是该抱怨消费者还是该反思自身呢?我们又靠什么来挽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呢?


          在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曾一度被错误选入黑名单的“三鹿”集团,经过成功的危机公关为自己正了名。而在四年后,这个中国奶粉的龙头老大却没能再次在危机公关中胜出,而是轰然倒塌。可惜的是,我们似乎没有能从中汲取足够多的经验教训,相反,执迷不悟和重蹈覆辙成了社会的一种尴尬。众所周知,三鹿事件导致个别婴孩因喝了毒奶死亡,近30万名儿童患病。如此的惨重教训竟然不能警示逐利者,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但曾有某专家大言不惭地说:目前我们国家市场销售的奶粉绝大多数保险,三鹿事件是意外、偶发的。不过,这样的话语能让消费者相信吗?


         应该说,我国的消费者已经足够善良,已经足够诚意,但是抵挡不住各方面一再的欺诈,从一定程度上说,选择较贵的国外奶粉是一种被迫和无奈,但是,这能给国产奶粉以足够的启示吗?


          7成受访者不选择国货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而与之相关的问题则是反思的不到位和有关方面的一再沉沦。我们处于食品安全事件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的食品安全诉求就应该被抛弃,相反,有关部门应该直面困境消除公众的担忧。在众多食品安全事件面前,为了将利益最大化,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置国法、道德和公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我们当然要考问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企业责任的后移,指责见利忘义者的卑劣。但仅仅如此吗?隐藏其后的逻辑链条更值得社会惊醒:生产环节的监控不严等导致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流通环节的监管滞后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只有等到特事特办的运动式执法之时,才能焕发出巨大的暂时性效力;风头一过,常会死灰复燃。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王小岩明确指出,要恢复乃至提升消费者的信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品的质量要安全可靠、值得信赖。也正如新闻所说:只有正确面对消费者信心不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反省造成这一窘境的深层原因,乳制品的生产企业才有可能从危机中找到出路,真正扭转目前乳制品行业的尴尬境地。我们的国产奶粉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吗?难道要让消费者一直“用脚投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