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谨防“民意表决”成多数暴政的“挡箭牌”

(2009-12-23 08:20:59)
标签:

暴政

民意

多数人

挡箭牌

农民工

杂谈

分类: 公共精神

 

        当白口罩罩住民工陈国芳和张大有的嘴后,他们从广西乘大巴的回乡路发生戏剧性转变:司机及全车乘客误以为他们患严重甲流感,遂在服务区被活生生撵下车“隔离”……昨日凌晨4时许,执法队员发现,两人正摸黑顺高速公路往家赶。(《重庆晚报》12月20日)


        同车人怀疑两个农民工患甲流,“民意表决”坚决要求二人下车隔离。这里的“民意表决”是什么东西?以至于让两个农民工成为我们的“陌路人”和遭到了“丛林法则”式的对待?在笔者看来,所谓“民意表决”恰恰印证了人性的幽暗,这不但让社会人文气息一扫而空,而且成了“多数暴政”的“恶例”。


        首先,这种“民意表决”是一种伪民意,更是对“民意”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这样的“民意表决”之下,在“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的,似乎维护多数人利益就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种逻辑倾向甚至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真的如此吗?两个农民工的遭遇说明了“少数服从多数”可能带来的“暴政”。


         其次,我们的追问是,那一部分人的利益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呢?“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名义真的能让所有问题和质疑消散吗?难道为了多数的利益,少数者就要承受生命可能被忽视的代价吗?“维护多数人利益”的潜台词就是要维护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这是一种古老的决策规则。从程序民主的角度看,多数原则是一种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方法,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规则。不过,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多数表决”的强制性和利益优先倾向何以解决的事实。因为少数人的利益注定要为多数人牺牲吗?这对两个农民工被同车其他人驱逐来说,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要如何防止“多数暴政”。


         最后,民意是个复杂多变的角色。许多舆论学家把民意视为一种量变而自我显露的量。而学者托克维尔的一个典型论断,更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多数暴政——民意暴政的可能性:“多数在思想的周围筑起一圈高墙,在这圈墙内,作家可以自由写作,而如果他敢于越过这个雷池,他就要倒霉了……责骂他的人喊声震天,而与他想法相同的人,则失去勇气,不敢作声,躲避起来。”这当然是形象的说法,但是,蕴涵其中的道理,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近代以来,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一些著名学者,都反复指出,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团体意识,人各怀其私,没有凝聚力,而且在社会转型进程中,众口抨击的缺乏公德意识、道德滑坡现象有加剧的迹象。冷漠的确是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在笔者看来,这是两个农民工遭到驱逐的社会背景。


           在“民意表决”的背后,笔者以为,理应防止对弱势群体利益与价值的排斥或漠视。常识告诉我们,多数人的名义不见得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用“多数决”的方式也不能表明决策的天然公平与正义,如果认识不到这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可能沦为“多数人的暴政”。笔者以为,这是“同车人怀疑两个农民工患甲流,‘民意表决‘坚决要求二人下车隔离”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