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隐喻权力象征性后移

(2009-01-05 07:54:37)
标签:

象征性

高校

教育评估

隐喻

权力

杂谈

分类: 教育第三只眼

 

    一直颇受社会争议的高校评估将可能在今年有新的转变,教育部正在探索在原本专家进校评估以及教学状态数据发布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评价。这是教育部昨天发布的200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的。(《京华时报》1月4日)


    教育部拟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给了社会和公众一个鲜明的信号:高校评估不再是权力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单独说了算,凌驾于高校之上的行政权力开始后移。


     教育部拟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是对社会舆论的回应。在我国,由于评估主体的单一化,导致政府评估多,社会评估少,高校自评配合性强,主体性差,总结性评估多,形成性评价少,社会、高校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而且,无论是在评估过程中,还是评估结束后,都有很强的封闭性。前者表现在评估主体所采用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后者表现在评估结果都只让被评估单位知晓,往往并不向社会公布。


     对此,早就有专家建议,为了提高高校评估的公信力,应当加大评估过程的参与性和透明度。除了专家组之外,应当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有企业界、用人单位、校友代表、家长代表、媒体代表等的参加和监督。而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无疑是题中应有之意。


     我们知道,现行的本科教学评估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下的评估,也就是在权力推动下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来自高校的评估专家是作为政府的代表而不是高等教育行业的代表参与评估,他们必须对聘请他们的官方评估机构而不是对他们服务的高校或学术行业负责。这才是导致评估遭到非议的根本原因,因为在这样的前提下,评价和管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主要成为学校与其主管部门之间的事,各高校所关心的是主管部门对自己的评价,必须对掌控学校命运的行政权力负责。


     如此以来,各个高校就只能对权力负责,而非对公众负责,因为学校的声誉乃至拨款都是由权力决定而非社会评价来认可的,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拟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的积极意义得到显现。应该承认,这是一种制度性纠偏的努力。


      高校面向社会办学,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适用人才的重任,因此,有必要积极倡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引导并支持各种评估中介组织的生长,让政府能够从更高层次上把握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向,制定有关教育评估的政策与法规,从多方面对高校办学进行评估和监督,更好地促进高校建设和发展。


     教育部拟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权力象征性后移的一小步。众所周知,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不是靠上级组织的评估评出来的。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它是靠社会上的影响,由社会评估的。因此,教育部拟将高校评估引入社会评价,在笔者看来,是一种制度性纠偏,更是权力的象征性后移。但我们更期待权力的制度化后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