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赠秀”上演背后的社会责任塌陷

(2008-03-03 08:10:40)
标签:

“捐赠秀”

责任塌陷

杂谈

分类: 伦理考量

    社会遭灾,是企业挺身而出,回馈社会的时候。但一小部分企业,却借此机会上演“捐赠秀”,开出空头支票,为自己做免费广告。湖北省民政厅赈灾接受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共接受捐款1.06亿元,实际到账仅7383万元。(《楚天都市报》3月3日)


     面对湖北省民政厅“请爱心企业迅速将捐款汇到捐赠账户”的呼吁,谁该尴尬?谁应该为之脸红?


     而这种“捐赠秀”的上演,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则数据: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 万家,99 %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


    两者对比,“捐赠秀”无疑于“空手套白狼”,这比企业不捐赠更容易激起公众的反感情绪。虽然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应捐赠。但现实中,慈善捐赠又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理论上“不应捐赠”的企业大多有过慈善捐赠。这在国外表现得尤其明显。


     企业慈善捐赠涉及社会责任承担的问题。企业该不该对慈善事业进行捐赠?如何平衡企业捐赠中的利益冲突?如何建立既合理激励又适当约束的制度安排?就我国现实来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合乎时宜?这些都是审视企业捐赠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观点可以追溯到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他认为,理性经济人应具有充分的慎重、严格的正义、适度的仁爱三种品德。如果把理性经济人看作是具有理性行为的企业家,那么,这样的企业家胸怀开阔,高瞻远瞩,他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把正义和仁爱贯穿于经济活动中,从而对员工和社会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斯密指出: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被全社会所共享,那么这个社会就不稳定。财富应让全社会共享的主张,是对企业回报社会的最早、也是最卓越的认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渊源。


    尽管对企业“捐赠秀”的上演,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理由为之“诡辩”,比如,现行的税收政策,阻碍了民营企业家积德行善;相关的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免税程序复杂;公司源于捐赠行为的单方性和自愿性,不宜将具有劝导性责任的企业慈善捐赠上升为强制性义务等。但是,企业的慈善意识残缺之现状,也暴露无遗,其实质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抛弃。


     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呢?世界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有一个表述,即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而企业“捐赠秀”的上演,则让公众看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塌陷,这非公众之福,也非企业之福。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起点: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什么会捐赠?这是因为慈善捐赠绝非单纯的利他行为,它对企业有保值和增值作用。由此,可以发现企业“捐赠秀”现象的背后,不但伤害了公众感情,最终必将伤害到企业自身。上演“捐赠秀”的企业难道不应该警醒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