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四倍_461
朱四倍_46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53
  • 关注人气:1,3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悟发展的计量评价尺度比自我陶醉重要

(2007-07-30 18:15:00)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5%。专家预计,年内中国GDP总量有望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德国媒体对此事十分关注,20日,几乎所有德国主流报纸都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了报道。(《经济观察报》7月24日)

    但是德国几乎所有报道和评论都比较客观冷静,没有出现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德国认为没有必要为中国GDP快速增长感到担心,相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但是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危险:目前中国的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拉大。”

     这是德国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显然不是。那么,原因何在?这可以从德国认为国民福利更重要中管窥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经济增长本质的认识比我们深刻。

    经济增长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的规模到底是多少,而在于是否能满足一国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福利的需要。由于GDP的外在数量规模与其内含的福利规模并不是对应等值,因此,GDP或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真实描述,相反,它会扭曲地说明国民经济运作的客观现实。这正是德国人不担心被反超,却提醒国人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不那么掩耳盗铃,就没有理由不承认德国人说的有道理——目前中国的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拉大。

    福利作为一个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概念,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福利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概念称作社会福利,它不仅包括经济福利,而且包括非经济福利。国民福利可以测度吗?或者说,国民福利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抑或还可以是一个指标范畴?这个问题在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仍处于见仁见智,尚未达成共识的境地。但无疑问的是,建立以一国经济福利为反映对象的国民福利核算体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对国民福利认识的深入与人类发展观的演变密不可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人类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此相对应,对于发展的计量评价尺度也不断变化。尤其是二战以后,关于发展观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发展的经济观,发展的社会观,发展的文化观,可持续发展观。40多年过去了,发展观几经演变,发展的计量评价尺度自然也随之改变。与发展观的四个阶段相对应,发展的评价尺度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实绩尺度、经济福利尺度、人文发展尺度和可持续发展尺度。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越来越注重国民福利的改善。反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就是明证。

    领悟发展的计量评价尺度比自我陶醉重要!面对德国人的冷静,我们需要反思,反思的落脚点就在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国民福利,如何围绕国民福利提升发展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