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2010-04-15 10:35:42)
标签:

眉山旅游

中岩寺

诺巨那尊者

仙人床

牛头洞

分类: 眉山文旅

    前不久,青神县因一句“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的宣传语,受到媒体的一些非难,其实,这句话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一件历史轶事,并没有哗众取宠。因为苏东坡确实是在青神县的中岩寺“唤鱼联姻”娶到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中岩寺位于青神县东南9公里的瑞峰镇中岩村,傍岷江东岸,分上、中、下三寺,统称中岩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著名佛教圣地,传说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道场,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岩壑胜景,不减峨山”,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在诺巨那之前,中岩被称为慈姥山。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所以又称慈姥山、慈姥岩或慈姥矾。作为尊者道场之后,始逐步形成今名。”下图是中岩寺导游图。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中岩寺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游程10华里,顶峰慈姥岩海拔高度为616米。千古中岩,钟灵毓秀,人文精萃。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
    中岩三寺,各有特色。
    下寺建造于“慈姥矶”头,所以旧名慈姥庙,唐建,古有正三殿、侧两台、前三房等佛堂、僧舍。由于过去临江曾有“水月楼”牌坊,故又称为水月楼。据说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是在这里写下的。下图是下寺全景。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下寺前临江一棵婆娑的高大榕树,隔江相望,对面是思蒙河口上的“瑞草桥”,那里是苏东坡外家、岳家的居地。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现在下寺主要由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组成,是1985年后重建。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这位身穿甲胄,手持琵琶,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的持国天王,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只是不知有多少世人能听懂他弹奏的梵音。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和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阿弥陀佛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从下寺左侧的石级小径,可缓步登山。穿过这座“名山后绣”的砖石牌坊,行约百余步,便见一弯碧潭,这就是“唤鱼池”。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唤鱼池清澈见底,澄潭一泓,为慈姥龙之窟宅,潭畔石壁百仞,立而微俯,水出岩下,莫知深浅,世称“龙湫”。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人拍手潭上,池中游鱼听掌声而出。史载,1051年,苏东坡负笈求学于中岩书院王方门下,三载后,因题“唤鱼池”名,王方器才,以爱女王弗妻之,时年苏东坡19岁,王弗芳龄16,留下了“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下图是博友眉山阿静拍的。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池畔苏东坡、王弗塑像,为1987年所立。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悬壁上留有众多古人题刻,最醒目的是“唤鱼池”三字,书法潇洒飘逸,刻工精细传神,传为东坡青年时代的手迹。旁刻历代文人题辞,清代诗云:唤鱼自昔羡坡公,今古虽殊兴致同。我到池边还拍手,风流未分让髯公。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唤鱼池左壁,凿有经幢三座,造于唐咸通元年(860年)。三座经幢的四周,刻有佛号“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和佛经。居中一座经幢的正面,刻有“咸通元年(公元860)九月二十二日何偕无兄弟拾中岩院基界至此。黑水孔为界题”,这局石刻是唐懿宗李漼(cuǐ)年间的遗产,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经幢旁有篆刻“中嵓(岩)”二字,字大一米有余,题款“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三日河南邵伯温书”。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石壁中间,竖刻有明虞怀忠的题字:与造物游,可惜已斑驳陆离。

    石壁右下方,还有观士音菩萨像3龛,其中的着农妇装提篮观音摩岩造像,世所少见。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唤鱼桥畔,修竹林中,是一座六角重檐的“唤鱼亭”。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沿着舒缓的红石道上行,不久就看到这座“中岩胜境”坊。这是下寺与中寺的分界处。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中岩胜境”坊道旁上下,有两座“猫猫石”,是古人利用两块巨石雕塑成的两只石虎,一上一下,称为上山虎、下山虎。北宋年间,因中、下两寺僧人为争香火而械斗,告官县衙,糊涂县官说两寺不和乃两只”神虎“相克,令毁虎求和,众僧循言先击毁上山虎,正在捣毁下山虎时,恰遇苏东坡经过,他力劝众僧明辨是非,这才留下了无头无股的下山虎。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往前,道路左边是一道石门,自然天成。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再往前,可见路旁有一座小亭——接引亭,这里是千佛长廊入口处。接引亭正面峭壁间,是接引佛的造像。他左手微卷胸前,持有佛珠一颗,右手垂直,掌心示众。佛家语:“引接化度”化教众生而济度也。“接引佛“的造型,即含“引接化度”之真谛。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从接引亭起,在三华里长的道路左方的危岩绝壁上,密布着许多唐宋两代的摩岩造像。《蜀中名胜记》云:“馋岩为百千万亿佛,如恒河沙数。”即指这一带摩岩造像之多。一九八二年六月,四川省文物普查工作组临场鉴定,中岩全山除幸存的石刻一百零九局外,尚有佛龛四十八座,大小佛像二千四百九十二尊。这些佛像集中分布在牛头洞、罗汉岩、卧佛窟、仙人床、玉泉岩等处。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牛头洞,又称“牛头窍”,洞口高4.6米,宽7.2米,洞额刻有“牛头一窍”四字。洞径前大后小,似牛窍半开,因名牛头洞,又因洞形弯曲似牛角而名牛角洞。洞口有赵公明雕像,两侧排列十六罗汉,亦称财神洞、罗汉洞。

    据传唐诺巨那尊者创建中岩道场,募化归途经潼洲府(今三台市)牛头山寺,寺主僧牛头禅师为之治病,别时诺巨那尊者赠木钥匙给牛头禅师,并说:“他日厄会,访我于中岩寺后山巨石处。”日后,牛头山寺佛额明珠被盗,府令限期还珠于佛额,牛头禅师持匙至中岩后山,以匙扣巨石,石裂为三峰,见到诺巨那,在诺巨那的帮助下向偷盗佛珠的海神索回佛珠。临去,诺巨那指引牛头寺僧进入此洞,嘱其闭目,助以法力,须臾即将他送达牛头山寺。从此,诺巨那与牛头寺主僧即借此洞常相往来,共创中岩佛教道场。最后均圆寂于中岩山上,遗体葬于“宝瓶峰”之后“诺巨那龛”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有赫察院(名瀛,字天雄,河南人)来此询僧曰:闻此窍通潼川府,汝试之乎?僧曰:通圣不通凡,赫闻对异之。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由牛头洞前行,即罗汉岩。由此而去,直至玉泉岩,逶迤数里,为中岩“梵宫法象”聚集地,古称“千佛长廊”。岩壁上下,密布摩岩佛像,大小完缺共计2000余尊,多为唐宋造型。法界庄严,神态各异,风格古朴,技艺精湛。虽然大多毁于动乱,但“菩萨不在神灵在”,仍不失其辉煌壮观。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这是第四龛三大佛及八十二小佛造像。龛高350厘米,宽800厘米,深150厘米,三大佛跏趺式莲座居中,八十二小佛分列上下左右,上一台分左右共26尊,二台22尊,第三、第四台各17尊。除第一台左角处一立式小佛完好外,其余均遍体鳞伤。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这是第六龛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二菩萨造像。龛高580厘米,宽590厘米,深440厘米。释迦牟尼跏趺式莲座居中,头高100厘米,胸厚100厘米,佛像与莲座共高530厘米,面慈,鼻隆,额阔,眼大,眉长,耳垂,罗衣袈裟宽敞轻柔,线条明快。二弟子、二菩萨分立左右,其形体遭毁几尽,现已恢复。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这是卧佛窟造像,位于千佛长廊半山腰,就岩凿龛。龛高340厘米,宽710厘米,深200厘米。龛内正中造一佛二菩萨像,居中佛像为全跏趺式莲座,左右二菩萨,手持法器。龛内右侧一佛乘孔雀,头颅已殁;左侧“涅槃变”一局,释迦牟尼向右侧卧,右手枕头,左手持飞天,瞑目凝神,甚为安祥。此外,龛内壁还造有小佛群像109尊,大多风化。只是有的造像在岩下看不见。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千佛长廊左侧危岩绝壁间,窟内有一石,如床,床面凹形似仙人曾卧,故名仙人床。相传唐代高僧无尽禅师常居此岩入定参禅,后成正果坐化。《蜀中名胜记》卷十二载:“悬崖峭壁,上刻千佛,岩覆如屋,上有仙卧之迹。”仙人床岩壁造像计有3龛,可惜不易登临亲见。

    千佛长廊尽头,是玉泉岩。岩窟长21.2米,宽11米,高12米,岩覆如屋,额题“羲画开光”四字,意谓“伏羲氏画八卦”时即已光昭日月而巍然屹立了。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玉泉“泉出岩之东西,两石龙吞吐之,喷若溅珠,殊可爱。”有太极、双龙二池。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蜀中名胜记》称:“岩之半,为流杯池,一曰太极池”。其形制按《易》学“太极图”凿造而成。宋代大文学家黄山谷(又名庭坚)当年客居青神3个月,曾屡被邀游中岩,每于玉泉岩汲水瀹(yuè,煮)茗,赏景抒怀,并自况行呤《玉泉铭》,笔走刊石以纪胜。之后,历代文人雅士慕而效仿,相约来此煮茗行乐,流杯吟咏,抒怀言志,勒石留念,故岩间碑林丛立,琳琅满目。今碑刻大多散失。但“玉泉”依旧,“太极池”尚存,依然中岩一大景观。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这是黄庭坚题刻的“玉泉”。“玉泉”二字约斗大,笔力遒劲,左下刻“山谷老人书”5字。黄山谷当年就在此处与诗友“流杯吟诗”。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三岩》诗云:松号石峡龙吟雨,茶煮玉泉鹤避烟。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窟内有不少摩岩造像与雕塑,其中,“巡城图”(牛车人物浮雕),造型为一辆大轱辘车载一佛持杖全跏趺式于莲座上,一夫执鞭驱牛行驶,两旁有数人簇拥,形若祈祷,故又有“黎民求佛去灾图”之称。规格为100×96×32(厘米)。浮雕下幸存跋文一局,虽已风化模糊,从拓片中尚能辨别“求佛、去灾”之记述。1982年,四川省文物普查工作组认为此局造像的结构风格,在全省唐代造型的浮雕中,尚属罕见。2013年5月,青神中岩寺摩崖造像(唐至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中岩寺(上)

    走完千佛长廊,跨过双龙桥,登上百余步石级,便上到中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