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 读
这一章是给治政者讲治政的方法。老子一贯主张遵循自然,无为而治,不要妄为妄作。他在这里用天地的自然规律来劝解治政者。天地妄为刮狂风、下暴雨,且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希言自然。
希,无的意思。希言,与第二章的“不言之教”一个意思。自然,即自然规律,在这里就是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句话可这样理解,治政不必立那么多法令、法规、制度,一切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就可以了。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飘风,指暴风、狂风。终朝,一个早上的意思。骤雨,急雨、暴雨。终日,一整天的意思。天地刮狂风暴风,也不过一个早上,刮不了一天;下暴雨,也下不了一整日。是谁做这些事成这情形?是天和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做这种妄作妄为的事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人呢?暴政虐政怎么会长久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所以信仰懂得道的人,就会有与道一致的言行;
德者,同于德;
修德的人,就会有德,言行与德一致;
失者,同于失。
失者,失道失德的人。不学道不尊崇道,不修德不讲德的人,也就不可能得道,也不可能有德。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所以,得到道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不道不德的人,不道不德也乐意得到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诚信不足的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人民不可能信任。
说明
“希言”,少说话。
王弼本原为“同道者同于道”,多出一个“同道”两字。帛书老子篆本、隶书本都没有这两个字,所以现在流行的版本都把这两个字删除,直接为“同于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