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岛情

(2019-08-05 10:07:17)
标签:

老部队

军旅情

纪实

长 岛 情
黄国荣/文
长岛手机台  2019-08-01 17:09  浏览量:3330  
http://image.qingk.cn/image/sdcdsjt/2d72e8a8b7c445bd8a7d7eeb16ed4d5c.jpeg

「像一叶绿色的小舟,在我心海里远去,已是数年的航程。」

  

在长岛,由连队到团机关,团机关到师机关,师机关到要塞区机关,再由要塞区机关返回师机关,几次调动,数次升迁,转来转去始终没离开海岛,算来整整18年。18年,恰好也是我侄儿伟中出生到成年,我的记忆里却似乎一眨眼工夫,这一眨眼家里眨出个大小伙子。要不是那次大裁军要塞区建制降格,或许我至今仍在那里生活工作,还要继续个一眨眼工夫。

离开海岛,来到首都,数年后的今天,它却在我心海里返航了,叫我忽然生出些莫名其妙的心绪。上班行进在车流中,冷不丁会想到长岛那条清静的海滨马路。坐在窗外车水马龙华灯辉煌、室内地毯松软花卉幽香的宿舍里,时不时就凝神思念长岛那两间简陋的小平房和可爱的小菜园。走过西单王府井闹市,耳边却常常响起海滩欢闹的涛声。

是年龄?不过刚过不惑之年。是环境?谁不向往首都——北京!是工作?全军唯一的文艺出版社,与志向完全吻合。不在离别之际,不在陌生的磨合之初,而在新的陌生地生活了5年之后,我疑惑不解。

我有些抱怨自己。除了案头那方砣矶砚,身边再没有一件属于长岛的东西。尽管在长岛时曾陪同刘白羽、鲁彦周、葛翠琳、雷加等一大批四海文人到珠光宝气的球石世界半月湾(又称月牙湾)捡过晶莹如珠、五彩斑斓的卵石和堪称大海象征的美丽贝壳,可我没给自己挑一颗球石选一只贝壳。

或许是血缘关系,或许是心灵感应,前些日子,我忽然发现女儿卧室的书柜中添了一些令我动情的东西——一只小巧的碟子里盛着各色海螺和贝壳。原来是女儿特意写信向长岛的同学索要的。这些日子我一直在错怪她,说她写信太勤快。只要长岛方向的同学一来信,她立即会中断手中的一切活动看信,看完信她一分钟也不耽搁立即复信,哪怕作业没做完,或者已经开饭。看来她与现在这些新同学之间的友情远没法与长岛同学的相比。

海蛎子、海螺、扇贝、海虻……应有尽有。这些小小的礼物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浸润着那位同学的一片心意,充溢着她俩真挚而淳厚的友情。为便于邮寄而不破碎,在力求品种齐全的同时,特别注重精巧。这些贝壳大的不过五分钱币般大,小的只小指甲盖般大小。还有两枚卵石,一如浸血玛瑙,一如晶莹白玉。好一个丰富多彩的小海。我仿佛立于水际滩头,听到了海的呼唤,触到了潮的气息。

没想到孩子对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也会有这样一份挚爱和眷念。我认真地问过孩子,苏南老家、北京、长岛,最喜欢哪个地方?女儿和儿子的回答是一致的:长岛。尽管我无法苟同也无法洞悉他俩这一选择的内心依据和尺度,但我看出孩子们不是信口乱说,他俩是认真思考比较后才作出这一回答。

 http://image.qingk.cn/image/sdcdsjt/9d7df884621b4b80a4091ef1aeaa93f2.jpeg  

  

长岛,历史传说虽说给过它蓬莱仙岛的美名,但史典中也有以流放犯人而闻名的沙门岛的记载。它很小,抬头是天,低头见海。人们的顺口溜是:一条马路两盏灯,一只喇叭听全城,一辆汽车来回跑,十趟常有九趟空。它很贫瘠,山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尽管部队从将军到士兵每年都植树造林,统计的数字早可让长岛成为茂密的森林,但它仍然是光秃秃的山。山穷水便恶,地下水少得可怜。一到夏季,清晨起床一家男女老小,无论处长还是参谋干事,忙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接水。一天只放半小时水,偌大个军机关院子,只三处水龙头放水。动作快的能抢者能挑上两三担水,浇浇自己的小菜园,动作慢的也就能接一担水。遇上旱情严重,只好发水票,一家一天一担水。水少还苦涩,水质差,各种含量均超过可饮水标准;有的岛上根本渗不出一滴水,吃水用水全从大陆往里运。遇上冬季刮大风,十天半月行不了船,小岛上用海水蒸馒头、洗不了脸刷不了牙、一人一天只发一杯水是常有的事。岛上种不出菜,连烧也困难,没有煤气,没有柴草,烧煤把你急死又把你气死。你急着做饭它上不来火,等上来火饭倒又好了,不是糊锅就是白烧开水。那一年《昆仑》编辑部李大我带着李本深、李占恒、雷铎等一大帮军内作家到长岛办班上我家作客,各种海味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可他们不知道,那次家宴真难为了夫人。十几个菜她是在那不灭也不旺的煤油炉上做出来的,那种快不得急不得的心情高血压患者绝对承受不了。尤其令我后怕的是冬天的烤火炉子,屋里烟熏火燎脏不说,弄不好要出危险。那一年冬天女儿6岁儿子3岁。夫人上夜班,我要去副参谋长家商谈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的修改事宜,嘱咐孩子早点睡觉我就出去了。十点多钟回家,炉子已灭了,屋里悄然无声。洗漱完毕,正要脱衣上炕,我一下傻了。两个孩子的嘴里都在往外流着白花花的米饭粒。我正在拜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联想到魔法!这是谁使的魔法?我喊他们,没一点反应,孩子的手脚跟面条一样软,儿子大小便已失禁。我如同站在可怖的死神面前一般不知所措。煤气中毒!等我踢开窗户,打开大门,用温水把孩子泡醒,我仍惊魂未定。假如我出门要加了煤,假如我走出门不返回打开那扇小窗,两个孩子将会怎么样呢?这事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可他们还是认定长岛好。

http://image.qingk.cn/image/sdcdsjt/bf5ed259215d472a97db1e77a25aa70b.png

  

长岛是好,它有神奇的海市幻景,它是美不可言的避暑胜地,它有丰富的海珍品,它更有一大批不可多得的好人生活、工作、战斗在那里。

跟我的第一任处长邹立德同期上岛的那批老处长,他们是摇着木船,冒着枪林弹雨扛着红旗杀上岛的。他们都已离职休养,可他们至今仍未离开那儿,祖孙三代在海岛扎了下来。他们是海岛真正的主人,可他们名不见经传。他们的一生并未有惊世之举,他们的生命是伴着狂风恶浪,裹着腥风苦雨,喝着苦涩的水一天一天过来的。从渡海到战壕,从战壕到地下长城,一座座山都让他们打通了。从窝棚到平房,从平房到楼房,他们的脸上一直流着满足的微笑。从羊肠小道到大路,从柏油马路到走上山顶的水泥马路,每一条路面都凝进了他们的追求。昔日在职在位时,尽管到码头接他们的小车空着位置,他们仍让自己的子女去挤公共汽车。一位基层干部闹转业,我的处长带他到烈士陵园,让他站在无名烈士墓碑前思考反省,结果那位干部在烈士墓边撒了泡尿。一桩桩一件件,后生们私下里把它们当笑话传说,可在说与笑之中,说者与笑者是否也曾想体察他们内心的那种情感?

http://image.qingk.cn/image/sdcdsjt/073ca0f371e34de3bb00dcb711418965.jpeg

  

在长岛的那些岁月里,令我最难忘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一份情。那里固然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人们之间也常有磕碰恩怨,但我碰到的更多的是兄长一般的关切。下部队出差,孩子和家中的事无人照顾,钥匙交给对门的咸明武大哥便成。孩子吃饭,鸡饲,小菜地,他都管了。爱人住院,他和秘书处张元凯处长轮流往医院送病号饭,一日三餐,顿顿不误。

爱人第一次来队探亲,政治部王文泉副主任亲自送来一盆雪里蕻和萝卜干,他说这是跟你们江南人学着腌制的,你们江南人一定爱吃。“跟江南人学”,“江南人一定爱吃”,这盘咸菜的味道绝不单单是咸味和鲜味。

长期在驻外使馆当武官回来的姜一震副政委,曾严厉地批评到他办公室报告工作未经他示意便坐沙发并主动拿烟抽的干事。此事在机关议论不少,都说他架子大,可畏而不可敬。同是他,一次到处里布置文化工作任务,临走他忽然问我,小黄你开点菜地没有?我家公务员育了莴笋苗,我让他给你送点去。一位副军职首长,在他办公室他不让前来汇报工作的人随便就坐随便抽烟,而在另一场合,他要给一位干事送莴笋苗,这里不难看出他内心感情的流动。

萝卜大白菜是岛上冬春两季的主要蔬菜。正值冬藏季节,我上军区搞“两用人才”成果展览。刘绍先政委上班见我爱人一个人在办公室前空地里挖菜窖。他来到政治部刘新泰主任办公室责问,黄副处长在军区搞展览,家里挖菜窖你们怎么不管?主任立即跑到处里,问同样的问题。其实处里有干事帮着挖到上班前才离开……

每当想起这些心里总是热乎乎的。或许那些老首长早已把这些小事遗忘,他们到过的陌生地方太多了,他们的部下太多了,这样的事他们做得也太多了,他们无法把这样一些事都记下来。可这些在那些部下的记忆里却是难以忘怀的,它曾给了他们多少激励和力量,它像磁与铁一般吸引着上下左右心往一块儿凝聚。

一代接一代,一茬传一茬,诚实、勤奋、实干、创业,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气。要塞区部队上下自称为要塞作风,要塞区官兵以此为荣。

http://image.qingk.cn/image/sdcdsjt/8d0614b34dfa4c3eb10fbf99bb9d40a8.jpeg

  

来到首都,来到总部,生活了数年之后,我却常常茫然。来京后要探望一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可一个单位工作了数年的同事,竟不知对方住几号楼几单元。没有住房我住了5年招待所,可原来有房的一调再调。你在公共厕所、洗漱间里做饭也难以感动上帝。搬家向对门借一把笤帚扫一下地,屋里有人,可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这里的人喜欢过蚕蛹一般的生活,即使出门天天见面也懒得相互问一声安,更不想知道邻居姓甚名啥……

我常常被寂寞和孤独袭击,当我试图驱赶常常袭来的孤独、挣脱寂寞的包围的时候,长岛,我是多么怀念你。 

END

作者简介

黄国荣,男,江苏宜兴人。1968年入伍。历任干事、文化处副处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发行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副总编。2008年1月退休。发表出版文学作品700余万字,文艺理论文章近20万字。作品多次获解放军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电视剧获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