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

(2011-11-29 11:24:07)
标签:

民生小说

文化

分类: 开诚相见

 

      现    

              ――《爱与哀愁》序

 

现实,与作家主观意识毫无关联的客观存在,正如荀子在《天论》中所言:“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现实,与作家主观意识毫无关联,但作家意识却完全依赖于现实。没有一位作家写作能脱离现实,无论他是意识流、后现代、魔幻现实主义、还是新写实主义。

 现实
    作家与现实这种关系,客观上是一种不对等关系,一种无法沟通的关系,一种被动的关系。换句话说,作家只能适应现实,认识现实,反映现实,而无力驱使现实,改变现实。有人说,每个文学作品都是作家自我与现实“紧张关系”的产物,我认为是作家自我与现实冲突的产物。福克纳在诺贝尔奖受奖演说中说,“唯有此种内心冲突才能孕育出佳作来,因为只有这种冲突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痛苦和烦恼”。

作家生存在现实,而不是世外桃源,他的理性和感性知识都来自于现实,他的情感、思想、爱憎、嗜好、恩怨都形成于现实。他不可能超越现实,作家写作离开了现实,作品便成了闭门造车,作家自身也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家江郎才尽,其实是生活枯竭造的衰败。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个人的思维、个性、理想、爱憎与追求,现实不可能按照每一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其客观性,主观意识与现实就必然形成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以至发生矛盾和冲突。作家更是如此,作家作为普通人本与现实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与矛盾冲突,加之作家的职业与思维,现实的不可塑性和不公正性,更加剧了作家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紧张关系和矛盾冲突。人和现实的不一致和紧张矛盾,正是作家观察生活的着眼点,也是作家写作的出发点。

现实本来是客观自然的,但在作家的视角里与他的愿望完全不相吻合,往往混乱不堪,甚至完全颠倒。他要寻找真实,虚伪却常常登门拜访;他要彰显善良,邪恶却时时不停侵扰;他要追求美好,丑陋却比比皆是。现实对作家来说,总让他痛苦、郁闷、以至愤怒。写作的激情就产生其中。

作家常常生活在两种现实中,一是现时的现实,一是记忆的现实。当他与现时的现实关系紧张、发生冲突时,他会让自己沉浸到记忆的现实之中,对现时的现实进行历史的、纵向的、横向的思考,他因此而会产生满腔的愤懑,以至寝食难安,欲罢不能,在这种痛苦与煎熬之中孕育出新作,将自己的感动、郁闷、痛苦和愤怒全部倾注其中。

秀春所经历的情感痛苦,以至毫无价值地被扼杀(《小竹岛之恋》);屈应天在京城所遭遇的做人做事的种种尴尬(《尴尬人》);叶小青面对领导兼情人、母亲、初恋情人的无奈和心灵潜移默化的沉沦(《小院》;桑女对大水由恨变爱的演变和世俗对她的打压(《桑女》);东明这个现代农民失去土地后重新创业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走啊走》);周江川老师、妻子夏芳婷、女儿夏小雨一家所承受的心灵苦难(《爱与哀愁》);可以说都是我与现实冲突的真实写照。

我读完北大吴晓东老师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坐马桶上就手在书空白页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世界、地球、宇宙是客观存在。存在对于人类仅仅是可能,文学、艺术都在研究存在,实际是在表现各种各样的可能。你可能先知,也可能永远混沌;可能认知,也可能永远未知;可能感知,也可能永远都没发现,这要看各人自己的造化。”这些作品是现实给我的造化。

 

                2011年9月4日星期日于大慧寺清虚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底线
后一篇:云南建水风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