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是不断地选择

(2010-10-25 15:55:24)
标签:

平凡而伟大

黎秀芳

传记

评论

文化

分类: 开诚相见

 

人生是不断地选择

             ——读徐广泽的长篇传记《黎秀芳》

 

眼下的书浩瀚如海,面对书海有一种吃多了肉泛腻的感觉。带着任务读了徐广泽创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黎秀芳》,质朴自然的文笔所叙述的国民党中将的女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获得国际红十会南丁格尔奖的黎秀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确还是让我感动和感慨多多。最直接的感受有三点:

一、独特的现实性。今天的中国似乎已没有传奇人生、也没有英雄崇拜、更缺少理想信仰。有人说中国现在不缺钱,不缺科学技术,也不缺人才,中国缺一座教堂。这话很有道理,教堂是宗教,宗教就是信仰,中国人现在缺信仰。人们不再崇拜英雄,也不再向往崇高,甚至鄙视荣誉。人们并不是没有崇拜,更多的人在崇拜金钱,崇拜各种各样的星,在追捧低俗,并以此为时尚。有人撰文说,《雷锋日记》,虽然高尚,但是死后别人帮他整理的,含有虚假成份;《韩峰日记》,虽然低俗,但都是他亲手写的亲历,很真实。英雄、崇高、奉献,这些词汇在今天不再是褒扬,已经渗进了贬意,起码成为中性。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灾难深重的中国,蒙受列强百年欺凌屈辱;新中国60年来,经受无数艰难曲折,天灾加人祸,致使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国靠什么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又凭什么在艰难困苦贫病交加中一点点重新崛起,靠的就是像黎秀芳这样一代一代、一批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坚守中华民族纯朴、善良、勤劳、坚毅、不屈的优秀品质,不畏强暴、不避艰险、前赴后继、默默奉献。黎秀芳对事业的忠诚和奉献,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她的一生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但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进入到一种近似宗教式虔诚的境界,她一生的青春和才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护理、教学、救人治病中默默奉献,没有一点企求社会和他人回报的意念。要没有像她这样的几代人的奉献和努力,我们中华民族除了五千年灿烂文化和万里长城,还有什么呢?我们的社会又将停滞在何种境地?

黎秀芳的成长给了我们启示,她之所以矢志不移地终生从事护理工作以致立志终生不结婚,是因为很小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一本书,书名叫《南丁格尔》。她在南京中央高级护校演话剧,又扮演了南丁格尔。南丁格尔的文学艺术形象感染了她,陶冶了她的心灵,帮助她确立了人生观。我相信黎秀芳平凡中的伟大同样能感动今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黎秀芳》的出版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国民树立崇高信仰。

二、人生是不断地选择。人活一辈子,实际是随时面对种种现实做出选择。作品就是以黎秀芳一生的不断选择来结构全书。到了上学的年龄,她要上学,父亲却要她在家帮母亲照顾弟弟妹妹,她选择了遵从父命,放弃上学,到11岁才走进学校。考学,父亲要她考复旦大学、金陵大学、南京法学院,她却想考南京中央高级护校,立即志做一名护士,她选择了考护校,她爸爸预言,选择护士这条人生道路,会有很多预料不到的艰辛、麻烦和挫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给她找了理想的对象,她却选择了终生不结婚。抗战暴发,父亲要她跟他一起转移到后方,她却选择了继续留在南京学校学习,结果学校从南京搬到武汉、再搬到长沙,再搬到贵阳,历尽奔波,吃尽战乱之苦,以至直接投入战争。毕业后学校要她留校任教,她却想去抗日前线,最后不顾父母反对,选择接受华得芬老师邀请,去兰州新创办的中央医院当护士。1949年,父亲赶到兰州,要她随全家去台湾,她毅然拒绝留在兰州创办护士学校。兰州护校第一届只招到五个学生,校长华得芬劝她跟她一起去重庆创办护士学校,她坚持兰州这里更需要人,选择继续留在兰州办学。她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到上海国防医学院实践,医学院要留她在上海任教,父母求之不得,她却又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兰州。后来到美国探亲与父母家人团聚,是留美国还是回国,她又毅然选择了回国等等等等。

人生选择,其实是人生遭遇矛盾而使自己处于两难之间做出抉择。人生两难往往是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与家、事业与理想产生了种种矛盾,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可见其心灵。黎秀芳面对这些矛盾,她所做的一次次选择,每次都是为单位、为别人、为事业、为社会、为理想、乃至为国家、为民族着想,每次放弃的全是她个人的一切,结果她让自己饱经沧桑,饱受艰辛、麻烦和挫折。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奉献给了人类,自己却连个家都没有,父母弟弟妹妹都在美国和台湾,她一辈子独生,身边膝下无一个亲人。她如此全心全意倾心工作,也未能躲过灾难,反右被打成右派、文革被打成特务分子。但她无论怎样孤独,无论怎样无助,她都没有绝望,没有失去信念,依然专注于护理工作教学研究,像一名战士,始终没有离开战斗岗位。黎秀芳获南丁格尔奖时已经80岁,她在获奖感言中说:“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我还要继续为西北的护理事业,为中国的护理事业尽绵薄之力,把护理事业这个永不熄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不是伟大赞美她,而是她诠释伟大。黎秀芳是个极简单的人,她自小立下当护士的志向后,不管谁劝阻,也不管遇到多大的麻烦和挫折,她毫无二心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护士岗位和护理教学研究,没再有丝毫动摇。我们常常用“平凡而伟大”“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这些溢美之词献给先进人物,大都是为了宣传;但这些词汇加到黎秀芳名字之前,并不是用来赞美她,而是她用自己的行为给这些词汇作了注释。在她看来,用自己的辛苦帮助别人解除痛苦,牺牲个人利益让别人享受幸福,是每个人的本分。黎秀芳的伟大就在于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人奉献一切,自己却并不感觉是奉献,而把这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

这部作品质朴、自然而无一点雕琢,与黎秀芳的人品恰相吻合,作品用平实的叙述把黎秀芳的平凡人生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思考,作者不发一点感慨和议论,形成传主与文字一致的特色。如果要挑毛病的话,作品对人物描写着墨浅显是一点不足,遗憾作者没机会直接对传主采访,因而人物的心灵和品格难以达到更深更真。像她要考护校,向父母解释“我想让那些跟我两个母亲和弟弟模森一样的人,不再像他们那样轻易死去!”如进修实习后拒绝医学院留校任教时她说:“这次进修全国一共才10个人,兰州好容易分到一个,出来学习两年不回去,不是太让信任我、器重我的领导失望了吗?”像这样笔墨不多,语言也简朴,但却真实地道出她的心声,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描写少了一些。要是更多注意揭示传主的内心世界,作品的感染力会更加强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