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  乐

(2006-09-06 12:19:22)
分类: 走东看西

 

                极  乐

                  ——五台山闲话之四

  不知是佛故意要考验信徒弟子的诚意,还是佛家有意显示自身的清高,想一次把五台山东西南北中的五台都游遍,别说普通百姓,连乾隆皇帝都无法如愿,也只能做出那种以权欺人的糊涂事,强令佛家限时把五个台的菩萨佛像集中到一个寺庙,让他一次能看到五个台的全部菩萨。尽管如此上黛螺顶的台阶还是垒到了1080级,让人抬头望而怯步。

  我们是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登上黛螺顶的。到了山顶,大脑感到严重缺氧。正是由于山高的原因,山上的庙宇很小,佛像自然也小,与山下大寺庙的无法相比。

  来到后排庙宇,这里供的是阿弥陀佛,佛前有信徒敬献的锦绣南无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我们的同伴中就有人发起感慨来,说这极乐世界怎么个乐法。

  当班的和尚是个好为人师的师傅。我们同伴的感慨一下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主动要给我们讲讲这极乐世界,我们自然不好扫地的兴。于是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阿弥陀佛和他创造的极乐世界。他说阿弥陀佛发现人世间有八种苦难: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求不得的苦、躲不了的苦、……遗憾的是我们的车不允许我们再听这位师傅说下去,但我基本听明白了他要说的大概。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解脱众生的苦难,于是创造了“无有众苦,但有诸乐”的极乐世界,也叫净土,又称莲界。

  乐与苦,其实是人生的两个面、非乐即苦,非苦即乐,然而人们都希望只乐不苦,至少乐多于苦。究竟何为不苦呢?人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阿弥陀佛给众生描绘的极乐园也不过是七重栏棉、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黎合成;楼台亭阁,亦以金、银、琉璃、颇黎、车渠、赤珠饰之而已,完全是世人对浮华世界憧憬的写照。其实世人真拥有了金银财宝就绝对快乐了吗?我看未必。苦与乐本是同一体,只在于人去体验和认识。

  “日日是好日。”是佛家对待眼前生活的态度。昨日,永远不会再有:明日,只能凭空想像;我们所拥有所能把握的只有今日,只有当下的一刻。因此,只有珍惜此刻,踏踏实实过好今日,无论天睛天雨,悲喜苦乐,只要能及时把握住当下的一刻,过好当下的一刻,便能“日日是好日”。

  希腊大力士薛西佛斯因触怒了神,被罚以一项永无止境的苦刑;要他将一块大石头从奥林帕斯山下推到山上,但由于诅咒的力量,巨石抵达山顶的刹那,就会自动仍旧滚落到山下,周而复始,薛西佛斯永远重复着同样劳苦无望的命运而无法解脱。然而薛西佛斯却觉得自己搬巨石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美,他便全心全意享受这份苦役,他把自己的注意力全凝注在自己当下每个动作的美感中,他再也感不到一点劳苦、疲惫、绝望。

  “无事”即乐。禅师们以为“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谓闲事“就是我们的无明、起惑、造业(行为)所产生的苦难和困顿。”“无事”就是以一颗平常之心单纯之心面对世界,过一种与世无求,与人无争的朴素生活。人的许多烦恼和困顿,都是个人的欲念招来的。常言道,世人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能抛开名、权、利,一个人就会过得逍遥自在。

  人说知足者常乐。佛门戒财、色、名、食、睡,戒的就是一个贪。人无欲便无追求,欲无节便无知足,人无知足便永无快乐。

  从古至今,世间一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美德;以苦为乐,苦得其所;以苦为荣,其乐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 和 尚
后一篇:求  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