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位灵性导师 (1)

(2008-10-04 18:49:52)
标签:

宗教

力量

大地

灵性

杂谈

分类: 空灵

宗教只是除去障碍 2008-10-1
据《博伽瓦谭》记载,几千年前,雅杜王在自己王国的森林散步时,碰到一位年轻博学的圣人布茹阿玛纳,布茹阿玛纳什么也不做,没有任何欲望,无忧无虑地四处漫游,看起来疯癫、呆傻。雅杜王很好奇,问他:“我看你不做任何事,但却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是什么使你内心感受到如此巨大的狂喜呢?” 布茹阿玛纳回答:“我曾经向许多灵性导师求教,从他们那获得超然的知识,我现在是在解脱的状态下周游世界,请允许我为您一一介绍这些灵性导师。”

评注:在我们的文化系统里,宗教被认为是一种逃遁或最后的庇护。一个人实在没有办法过世俗生活了,才会投入宗教的怀抱,宗教是一个人走投无路之后才会做出的选择。正如我母亲对我想出家的念头的反应:“怎么过也不至于此。”这实在是对宗教的巨大误解。

另一种对宗教的误解是:宗教就像某种信念,是给人提供某种精神支柱的。大学时,我有一位颇为神经质的女同学,她很聪明,但总是作茧自缚,她的念头很多,但这些念头都变成她折磨自己的工具。她问我:“我是不是该信点什么,我担心有一天我会崩溃。”

如果宗教就像某种精神支柱,我们事实上并不一定需要宗教,因为任何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活下去的唯一支柱。如电影《狂恋大提琴》中的女主人公,大提琴就是她的精神支柱。但一个有精神支柱的人,却并不一定过得比别人快乐。精神支柱也许给予我们某种力量和方向,给我们最后崩溃的防护,但它不能创造快乐。

曾经我以为,写字是我的精神支柱,后来我发现,我压根不需要什么精神支柱,因为我发现,快乐另有源头。真正的灵性知识,是指向快乐源头的知识。就像那个洋葱的比喻,我们剥掉一层又一层,这一层又一层的洋葱皮,就是我们的世俗生活,灵性知识教导我们如何弃绝我们的世俗性,当我们剥掉所有的洋葱皮,彻底弃绝了我们的世俗性,最后便是空,便是快乐的源头。

另一个《瑜伽经》里的比喻,说修行只是除去对智慧和快乐自然流溢的障碍,“就好像农夫在田里除去石头,才能犁沟灌溉一样”。我们弃绝我们的世俗性,正是在除去智慧和快乐自由流淌的障碍。

曾经我以为,与痛苦斗争,克制痛苦的发生,我便能获得快乐,这显然是方向性的错误。用快乐来替代痛苦,正如痛苦替代快乐一样,只是在一个二元性的世界里颠来倒去,而并没有跳出快乐与痛苦无休止循环的牢笼。

二元性思维,正是我们的世俗性之一。当我们缺少什么,我们便会想到去补充什么。但事实上我们什么也不缺,也无需索取,只是我们的恐惧和无知制造了我们的饥渴幻觉。

不受干扰的大地 2008-10-2
布茹阿玛纳接着向雅杜王逐一介绍了他的二十四位灵性导师,他们分别是大地,风,天空,水,火,月亮,太阳,鸽子,蟒蛇,大海,飞蛾,蜜蜂,大象,偷蜂蜜的贼,鹿,鱼,妓女萍嘎拉,老鹰库茹阿尔,天真的儿童,少女,造箭的工匠,蛇,蜘蛛和黄蜂。

布茹阿玛纳说:“清醒的人即便不断受到其他生物的伤害,也明白:侵犯者只是受神的支配在行事,自己根本作不了主。因此,清醒的人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从不受干扰。这条金科玉律是我从大地那里学来的。”

评注:对于这句话,道德化的解释是:大地是宽容、忍受的象征,即便饱受欺凌,仍然无私地为生物奉献生存所需。道德化的解释没有错,但我们不该满足于此。如果宗教只为道德提供佐证,那它就称不上是超然的知识。真正的智者是这样的,他没有遵循任何道德标准,但他的一切言行又无不合乎最高尚的道德风范。

关于宗教和道德的争论,在大学时,我和我的同学经常发生。我的同学认为,德行的完善是宗教生活的前提,一个无德的僧人还能算僧人么?乃至于对于我的行为,她总是嗤之以鼻,她认为我一面高呼追求灵性知识,一面却不检点私生活,毫无顾忌地追求私欲,她认为我要不极度虚伪,要不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我的辩论是:我如何生活,只是我的策略,而并非我的目标。同样德行的完善,也只是追求灵性知识的某种策略,而并非目标,因为灵性知识本身才是目标。一个人过河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游泳过去,可以坐船过去,可以走木桥过去,也可以骑在乌龟背上过去,怎么过河只是策略,抵达彼岸才是目的。禅宗讲弃筏登岸,得鱼忘筌,意思即指不该执着于法门。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过河方式,如何过河不重要,抵达彼岸才是终极。

回到布茹阿玛纳所说的有关大地的知识,布茹阿玛纳认为,大地的超然在于,它“从不受干扰”,而是清醒地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试想如果大地具有人性,被人类这么挖掘、砍伐、污染,早该气得要不进行反击,要不自己爆炸了。人性中的自我重要感,使人类容不得被侵犯,这是人的第二大世俗性。

我经常想,灾难会摧毁某些人,除了命运的力量之外,一定也有这些人自身的原因。比如面临同样的灾难,有的人惊慌失措、有的人抱怨指责,有的人则清醒镇定,不受外在干扰,想方设法把灾难的危害降到最低,这就是区别所在。

想一想我们自己,当我们没有带伞却突然下起雨来,我们是不是立时烦躁不安,当我们小心地走在路上,却仍被一个莽撞的人撞倒,我们的恼怒是不是立时涌上脑门,当我们被人批评指责时,我们是不是压抑不住地想反驳、辩解?瞧,我们多么容易被干扰,乃至偏离原先的行事轨迹,做出诸多不明智的事情。

潇洒自如的风和天空 2008-10-3
布茹阿玛纳说:“正如风携带各种芳香却不与它们混为一体,在这个世界中,觉悟了自我的灵魂,虽然有可能进入各种各样的物质躯体,体验这些躯体的不同属性和功能,但却从不会被它们所束缚。尽管狂风呼啸吹散云朵,但天空始终纹丝不动,不受影响。同样,灵性的灵魂也不会因与物质接触而改变本性或受到影响。事实上,尽管生物进入用土、水、火等物质做成的躯体,受永恒的时间所制造的三种物质自然属性驱策,但他永恒、灵性的本性始终不受影响。”

评注:所谓解脱,即一个人虽携带物质躯体,却不会把自我认同于物质躯体的属性和功能;一个人无论面对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愉悦的境况,都能不偏不倚地按自己的本性行事;一个人既不受痛苦的干扰,也不执着于快乐,而如天空一般纹丝不动,不受影响。一个获得解脱的人必然已经弃绝了他的世俗性,他的智慧和喜悦的障碍已经清除。

净化的水和火 2008-10-4
布茹阿玛纳说:“圣洁的人不受任何污染且本性温和,因此就像水一样。正如用纯净的水沐浴,人就变得清洁,圣洁的人净化所有与他接触的人。”

布茹阿玛纳又说:“圣洁的人就像火一样,有时含而不露,有时展示自己。圣洁的人像火一样,把亲近他的人的过去、将来的恶报烧成灰烬。”

评注:我相信知识的吸引力。一个拥有某种智慧的人,一定会吸引来需要这些智慧的人群。已经解脱的人如何帮助他人解脱,除了言行的指引之外,一定也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就像光和热一样,我们不知道如何起作用的,但当光和热来临,我们便知道那是热,那是光。灵性知识的获得也是一样,它们如金色的粉尘般飘来,当我们沐浴其中,我们知道我们又剥去了一层洋葱,但这些金色的粉尘如何飘来,我们又如何做到的,一无所知。

 

 
 

http://jw.tybaba.com/images/trade_images/Trade_2008022554525377.jpg(1)" TITLE="24位灵性导师 (1)" />
 



 

凤舞九天现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