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宋忠平
美国空军司令部近期表示,目前驻扎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两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将在5月到10月间部署至日本三泽空军基地,约40名工作人员随行。对于新的部署,美国太平洋空军发言人吉利安·多伦多少校称,本次任务将有利于日本及该地区的安全。美国空军参谋长马克·威尔士在国会表示,这一部署是美军战略中心转移到太平洋以及空军越来越依赖全球鹰的一个例子,全球鹰的“表现非常好”。
众所周知,“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空军一款最新型战略侦察型无人机,最大航程大于2万公里,可在半径6000公里范围内执行不间断侦察任务,单次起飞续航时间长达42小时,具有跨洲际巡航侦察能力。美军将这样一款战略无人机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移师到日本三泽空军基地,对于监控东海、南海等海域,从航程上可以减少近2000公里,这对“全球鹰”无人机在该海域的持续监控能力将会极大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全球鹰”无人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形势需要,可直接从日本三泽空军基地起飞,快速赶赴相关海域执行侦察任务。
由于“全球鹰”无人机可携带多种侦测设备,包括可见光、红外探测和合成孔径雷达等设备,能做到全天候对目标执行长时间侦测任务,如果具备三架“全球鹰”无人机,则可通过轮流执行任务,对目标实施不间断全天候监视。
美军将两架“全球鹰”无人机前移到日本,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期待能对朝鲜半岛形势加以侦察,尤其是对朝鲜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做到实时监控,毕竟卫星侦察能力有限,需要先进无人机做进一步侦测。二是监控中国沿海军事目标及海空军在东海、南海的军事行动,并对军事能力进行评估,力图阻止中国军事力量快速扩展到远海。三是监控南下太平洋的俄罗斯海空军力量,阻止俄罗斯“重返亚太”的政治企图。
从表面上看,这次“全球鹰”入驻日本是日美两国政府在2013年10月初的“2 2”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上商定的结果,即2014年春季以后,部署在太平洋关岛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中的2至3架将转移到驻日本的美军基地,并打着“躲避台风”的冠冕堂皇借口。实质上来看,这次部署就是美军的一次既定军事调动,将情报收集系统前移,以期待获取更多有关朝鲜、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军事力量的重要信息。
但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目的,那就是日本自卫队已经计划在2016年后引进“全球鹰”无人机,用以加强对日本周边国家的侦察监视,特别是对中国航空母舰的动向以及导弹基地等军事设施的监视。美军“全球鹰”无人机提前入驻日本本身就是要让日本自卫队看看这款先进无人机无以伦比的优异性能,以此坚定日本自卫队采购“全球鹰”的决心。毕竟这款无人机价格不菲,在日本自卫队面前“秀一秀”也还是很值得的。一旦日本自卫队采购并装备“全球鹰”无人机,不仅对日本情报收集能力有较大提高,还可以提升无人机研发能力十分薄弱的日本航空工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美军“不花钱”就可以共享日本“全球鹰”带来的详尽军事情报,可以很好地填补美军在该地区侦察能力的缺失。虽然无人机“产权”是日本的,但无人机所依赖的天基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等核心技术还是美军的,表面上看这些无人机属于日本,但归根到底还是美国“应用、管理、共享”的“日美”无人机。换句话讲,就是日本掏钱,美国受益,这就是美国所倡导的盟国战略最终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