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省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复习题(三)
(2014-03-25 11:40:18)第三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单选题
1.(
A.会计科目
B.账户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应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某公司期初资产总额为25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0万元,本月以银行存款2万元购买设备(不考虑增值税),以银行存款4万元支付现金股利,则上述业务入账后该公司的负债总额为(
A.23
B.1
C.13
D.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负债总额的计算。以银行存款4万元支付现金股利,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以银行存款2万元购买设备(不考虑增值税),资产内部一增一减,负债总额不变。因此,则上述业务入账后该公司的负债总额=25-20-4=1(万元)。
3.一般而言,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不考虑增值税)会引起(
A.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B.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增加
C.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企业取得了收入,同时也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资产增加。收入最终结转到本年利润,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4.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等式的相关内容。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5.某公司2012年初资产总额5 000 000元,负债总额2 000 000元,当年接受投资者投资500 000元,从银行借款1 000 000元。该公司2012年末所有者权益应为(
A.2 500 000
B.1 500 000
C.3 500 000
D.5 000 00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接受投资者投资500 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从银行借款1 000 000元,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该公司2012年末所有者权益=5 000 000-2 000 000+500 000=3 500 000(元)。
6.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有者权益,则可能导致(
A.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
B.资产和负债一增一减
C.资产不变,负债增加
D.负债不变,资产增加
【答案】A
【解析】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所有者权益不变,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
7.某项经济业务会导致(
A.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不变
B.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不变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不变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变
【答案】B
【解析】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可能会导致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不变。
二、多选题
1.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A.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B.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C.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D.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权益”等式的恒等关系。
2.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不会导致(
A.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不变
B.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不变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不变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变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3.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负债,则可能导致(
A.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B.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C.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D.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也不变动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三、判断题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期的资产分布和权益构成。(
【答案】×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分布和权益构成,是静态的表现。
2.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引起资产与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但是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是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中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发生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借贷记账法。
【收入-费用=利润】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动态会计等式的是(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D.资产=负债+所有者者权益+(收入-费用)
【答案】A
【解析】收入-费用=利润这个会计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绝对运动形式,故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等式的相关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静态关系。
2.下列关于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它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
B.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
C.它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
D.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的相关内容。“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会计等式。
3.企业收入的取得可能影响下列会计要素的情况有(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
C.费用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4.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答案】×
【解析】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最基本的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答案】√
【解析】“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即资金运动三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3.“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答案】√
4.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答案】√
5.权益即所有者权益,代表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答案】×
【解析】权益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6.“收入-费用=利润”反映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
【答案】×
【解析】“收入-费用=利润”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形成的过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7.会计期末,收入类科目的增加额一般要通过贷方转出,用以计算经营成果,因此,收入类账户期末通常没有余额。(
【答案】×
【解析】收入类科目的增加额在贷方,一般从借方转出。
【复式记账法】
一、单选题
1.我国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是(
A.增减记账法
B.收付记账法
C.借贷记账法
D.单式记账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我国采用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在我国明确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
A.一个相互联系
B.一个或一个以上相互联系
C.两个相互联系
D.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3.复式记账法是以(
A.试算平衡
B.资产和权益平衡关系
C.会计科目
D.经济业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复式记账法的记账基础。资产和权益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
4.下列关于单式记账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B.在单式记账法下,科目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关系
C.单式记账法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D.这种方法适用于业务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单式记账法的特点。单式记账法没有一套完整的科目体系,不能全面、系统的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3.下列关于复式记账法基本理论依据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B.资产增加记借方,权益增加记贷方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C
【解析】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多选题
1.下列有关复式记账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复式记账法一般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中登记,但有时也在一个会计科目中登记
B.复式记账法能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C.复式记账法便于检查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
D.我国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统一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特点。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所具有的显著优点是(
A.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B.能够直观地反映资金的增加变化
C.能够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D.能够防止一切错弊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三、判断题
1.运用单式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检查每笔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单式记账法的特点。单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运用单式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不能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能检查每笔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2.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是因为不便于试算平衡。(
【答案】×
【解析】为了保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
3.复式记账是对全部经济交易与事项均进行完整记录且相互联系的一种记账方法。(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4.各种复式记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记账符号不同。(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各种复式记账法的根本区别。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及账户结构】
一、单选题
1.某公司2012年1月初“应付账款”科目贷方余额30 000元,当月预收购货单位订金1 000元,欠供货商货款23 400元(含增值税3 400元),已归还原欠货款20 000元,当月“应付账款”科目期末余额为(
A.33 400
B.29 000
C.31 000
D.34 4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应付账款”科目期末余额的计算。当月“应付账款”科目期末余额=30 000+23 400-20 000=33 400(元)。
2.在借贷记账法下,科目的贷方用来登记(
A.大部分收入类科目的减少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增加
C.大部分负债类科目的减少
D.大部分成本类科目的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下会计账户的结构。。科目贷方用来登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C.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4.银行将短期借款转为对本公司的投资,这项经济业务将引起本公司( )。
A.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B.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
【答案】C
【解析】银行将短期借款转为对本公司的投资,会引起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属于(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成本类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资产类和成本类,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有(
A.“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B.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C.可根据借贷平衡原理进行试算平衡
D.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
3.在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中,期末结转后,下列账户应无余额的有(
A.主营业务收入
B.主营业务成本
C.销售费用
D.应交税费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损益类账户的结构。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应交税费属于负债类科目,期末一般有贷方余额。
4.发生下列业务,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有(
A.分配现金股利
B.发放现金股利
C.提取盈余公积
D.增发股票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增发股票,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三、判断题
1.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借方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借方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根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时,企业必须按照相同的金额,一方面记入一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入该会计科目的贷方,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必须相等。(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根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企业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时,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进行分类记录,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记录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入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3.某企业银行存款期初借方余额为10万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5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3万元,则期末借方余额为12万元。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银行存款期末余额的计算。银行存款期末借方余额=10+5-3=12(万元)。
【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一、单选题
1.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标明应借、应贷科目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
A.科目
B.对应关系
C.会计分录
D.对应科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分录的定义。会计分录是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2.下列会计分录形式中,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是(
A.一借一贷
B.一借多贷
C.一贷多借
D.多借多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简单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
二、多选题
1.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
A.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B.账户名称
C.经济业务发生额
D.应借应贷方向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分录的内容。经济业务内容摘要属于记账凭证中的内容。
2.下列会计分录属于复合会计分录的有(
A.一借一贷
B.一借多贷
C.一贷多借
D.多借多贷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复合会计分录的内容。复合会计分录包括一借多贷、以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3.对于会计分录的描述正确的有(
A.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
B.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一般是先借后贷、上借下贷或左借右贷
C.可以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D.不允许企业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分录的相关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需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4.下列关于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B.会计账户的性质决定了会计科目的性质,两者的分类一样
C.会计科目和账户对会计对象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分类的用途和分类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D.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选项B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会计账户的性质。
三、判断题
1.在会计处理中,企业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不同类型的交易或事项不能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通常会计科目的借方表示增加,会计科目的贷方表示减少。(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科目的性质。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试算平衡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影响试算平衡
B.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C.试算平衡了,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D.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的依据是会计等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定义和特征。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借贷错误巧合,正好抵销);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同方向记错账户);借贷方向记反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的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下列记账错误中,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发现的是(
A.将某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600元,误写成6 000元
B.某一分录的借贷方向写反
C.借方的金额误记到贷方
D.漏记了借方的发生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特点。某一分录的借贷方向写反,通过试算平衡是无法发现的,因为此时借贷双方的金额仍然相等。
3.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B.经济业务内容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经济业务类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 根据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一笔交易或事项均以相等的金额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故而每一笔交易或事项而言,计入借方的金额合计与计入贷方的金额合计必然相等。
4.甲企业“应收账款”科目期初借方余额40 000元,本期收回应收的货款15 000元,该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60 000元,则企业本期必定还发生了(
A.应收账款增加20 000元
B.应收账款减少20 000元
C.应收账款增加35 000元
D.应收账款减少35 000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应收账款”账户的结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即60 000=40 000+本期借方发生额-15 000,所以本期借方发生额为35 000元。
5.甲公司月末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全部科目的本月贷方发生额合计为120万元,除银行存款外的本月借方发生额合计104万元,则银行存款科目(
A.本月借方余额为16万元
B.本月贷方余额为16万元
C.本月贷方发生额为16万元
D.本月借方发生额为16万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应用。所有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所有科目贷方发生额合计,据此推算银行存款科目必须有借方发生额16万元。
6.关于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算平衡是为了检验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经济业务在会计科目中记录的正确性
B.试算平衡的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平衡法
C.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说明会计科目记录有错误
D.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说明会计科目记录正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特点。试算表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记录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科目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借贷错误巧合,正好抵消);对应科目的同方向串户(同方向记错科目);记错方向,借、贷相反等等。
二、多选题
1.借贷记账法下,正确的试算平衡公式有(
A.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B.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C.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D.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内容。
A.为借方余额
B.为贷方余额
C.贷方余额多记8 000元
D.借方余额多记8 000元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应用。库存现金为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因为库存现金账户记录不正确,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大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8 000元,所以借方余额多记了8 000元。
A.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B.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记录正确无误
C.如果试算不平衡,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D.即使试算平衡,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编制试算平衡表的相关内容。即便实现了试算平衡,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包括(
A.增加额试算平衡法
B.减少额试算平衡法
C.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D.余额试算平衡法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包含的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5.下列记账错误,能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发现的有(
A.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500元,误写为5 000元
B.漏记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
C.将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误记入“销售费用”科目的借方
D.重复登记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定义和特征。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借贷错误巧合,正好抵销);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同方向记错账户);借贷方向记反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的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判断题
1.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发生额试算平衡的含义。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所有账户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2.全部总分类账的月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应当同月末贷方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所基于的原理是本期所有会计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应当恒等的关系,据此来检验本期科目记录是否正确。
3.记账时,将借贷方向记反了,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试算平衡的相关内容。“借贷方向记反了”对借贷方余额的影响相同,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单选题
1.某企业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期初余额为贷方10 000元,明细账分别为:甲、乙、丙三厂。其中:甲厂贷方4 000元,乙厂贷方3 500元,本期又向丙厂购入原材料一批货款2 000元,款未付。则应付账款科目丙厂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为(
A.借方2 500元
B.贷方4 500元
C.贷方2 000元
D.借方4 500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应付账款科目丙厂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该明细科目期初余额(10 000-4 000-3 500)+2 000=2 500+2 000=4500(贷方)。
2.某企业原材料总分类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5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4 000元,其所属的三个明细分类账中;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8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6 000;乙材料借方发生额为13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6 000元;则丙材料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为(
A.借方发生额为12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 000元
B.借方发生额为4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2 000元
C.借方发生额为4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0 000元
D.借方发生额为6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8 000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总账借、贷方发生额等于所属明细账借、贷方发生额之和,据此计算:丙材料借方发生额=25 000-8 000-13 000=4 000(元),贷方发生额=24 000-6 000-16 000=2 000(元)。
3.关于平行登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相同,是指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所依据的原始凭证相同,但是记账凭证不同
B.方向相同,是指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中登记时,登记在同一方向
C.期间相同,是指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
D.金额相等,是指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应该等于计入明细科目的总金额
【答案】A
【解析】依据相同,是指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所依据的原始凭证相同,记账凭证不一定相同。
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四要点中的“依据相同”是指(
A.总分类账要根据明细分类账进行登记
B.明细分类账要根据总分类账进行登记
C.根据同一会计凭证登记
D.由同一人员进行登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另一方面要在所属的明细账账户中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由于是同一项业务,所以登记时依据的是同一会计凭证。
5.某公司“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设“甲材料”和“乙材料”两个明细科目。2009年12月末,“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为借方余额450 000元,“甲材料”明细科目为借方余额200 000元,则“乙材料”明细科目为( )。
A.借方余额650 000元
B.贷方余额250 000元
C.借方余额250 000元
D.贷方余额650 000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原材料”总分类科目借方余额=甲材料”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乙材料”明细科目借方余额。450 000-200 000=250 000元。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平行登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B.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C.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D.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选项A的正确表示应该是: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2.以下属于平行登记规则要点的有(
A.金额相等
B.期间不同
C.方向一致
D.依据相同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平行登记的要点。平行登记的要点是依据相同、方向一致、期间相同、金额相同。
3.下列关于“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相同的
B.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是相同的
C.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控制作用
D.明细分类科目对有关总分类科目起着补充说明作用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是不同的。
三、判断题
1.对于一项经济业务,总分类账户登记在借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可以登记在贷方。(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平行登记的内容。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时,借贷方向应相同。
2.在平行登记法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要同时间登记。(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在平行登记法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要在同期内登记,不是同时间。
3.通过平行登记可以使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保持统驭关系,便于核对与检查,纠正错误与遗漏。(
【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利用总分类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核对双方记录,来检查科目的计量是否正确、完整。
4.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总分类科目由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