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亭台楼阁宜佳客(一)陶然亭

(2022-03-12 11:48:07)
标签:

转载

分类: 神州集锦

  陶然亭我去过不下十数次,所以印象最为深刻。这十数次览胜,全部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求学的那两年。后来数次到京,却都再没有时间一去回味了。虽然有好多次乘车经过了那里,只能贪婪地放目搜寻,但终被高大的树木掩映,无法见得真容。内心里,还是因为社会在急剧变化,只怕纵然去了,不意却破坏了记忆的美好。

  陶然亭距我们学院也就五六站地,倒两回车即可到。多是在无课业之累,又缝了个晴好的傍晚,兴致来时,乘夕阳依旧红艳,约上几个同学便做一游。

  陶然亭虽然名满天下,建造的时间却较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句中的“陶然”二字而加以命名。

  名曰“陶然”,实在能够令登临的人们陶然于此。

  陶然亭三面临湖,东向揽翠亭,北对窑台,西望清音阁。头回去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望着水中的倒影,感觉亭子很高大,几朵白云似被挂在了亭子的飞檐上。有回在夜晚,圆月浮于水中,轻盈地跳着慢步,我就想,怪不得人们会说李白是入水捞月而亡的呢。

  那湖,水极清。若是白天去了,夏秋之时,常为湖中朵朵莲花所陶醉,亭亭荷叶高举,却又极其自怜水中的倩影,有时竟感觉北海的荷花也不过如此。满天星光时,坐在亭上,一弯新月高悬,感受湖面的湿气与树梢上招来的微风拂面而来,片刻便令人神情陶然。

  郁达夫来过后,每当于南方忆及了北京之秋时,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这样的印象,对我则好像没有留下点儿什么。

  有一回,我们走下亭子散步时,在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不期然竟见到了月光下晶莹洁白的高君宇、石评梅墓,仅借助于月光,便看清了碑上的铭文。很为高君宇墓碑后面所镌刻的那首自题诗所感动,“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现在想起心灵还极受触动。

  陶然亭自建成后,一直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当年江藻更是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亭上饮宴、赋诗,这里一时成为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被赞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二百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京都一胜。因此留下来的诗文很多,其中不乏龚自珍、秋瑾、俞平伯等名士。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亭上有三大匾,一为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三大匾上的字,可谓字字皆熠熠光辉,都为亭子增色不少。

  亭子里的对联也毫不逊色。当然旧联均已无存,现今所见都为后补之物。东向门柱上悬有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读之如饮醇酒。此联是林则徐书写,现在的楹联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所重书。亭间分别悬挂两副对联,一为“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的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感觉有点故弄玄虚,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帝师翁同和重写。

  这三副对联对陶然亭自身及周边景色而言,都是最好的概括。但以我十数次的游览,日夜晴阴不同角度的观察,还是“慧眼光中”一联写尽了陶然亭的旖旎。

       连载于2019年4月15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