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是人生的常态
(2012-12-23 11:42:23)
标签:
知识阅读电子书电子杂志下载信息时代 |
分类: 杂谈 |
随手可得的知识让人产生恐惧。
在信息化、数字化产生之前,人们获得知识的惯常途径就是书籍。在收入拮据,物资匮乏的年代,能买上一本课外读物或是文学书籍算得上是极大奢侈,那会儿,虽然阅读的书籍有限,知识面也不开阔,但每一本书都被细细地品读,慢慢消化吸收,在很多年后,对许多书中的段落情节以及故事梗概都深有记忆。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随时都能被大量的信息,知识,消息,数字包围。最近发现很多刊物和杂志都开通了在线阅读功能,这对读者来说确实是一大福利,不用购买就能阅读大量的精彩文章,获取许多精心归纳总结的信息,看许多热门话题的观点和分析。相比于以前,现在的电子书籍和杂志来的方便的多,你可以无限制地阅读或下载你要看的内容。
尝试在线阅读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不光是大家常议论的说,对着冷冰冰的屏幕的电子阅读没有翻阅书本那种油墨香气来的有意境和感觉。更大的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的知识,面对如此轻易得到的信息,我静不下心来慢慢阅读或多做思考,唯一的想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阅读或是浏览,争取在短时间内看完更多的内容。往往在一本书还没完全看完后就马上打开另一本书快速浏览,在短短一周闲暇的时间里,我阅读了一本月刊杂志全年十二本的内容,而在以前购买该杂志,我可能一周就看那一本。虽说看的内容更多,了解的信息也更广,但看完后吸收成自己的东西有多少?这是我疑惑的问题。
以前没有机会接触如此多的知识,读过几本书就自认为懂的挺多,在无知的小天地里自我满足。现如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识潮涌般迎面扑来,自己所掌握的丁点知识被不断稀释,而无知却愈发凸显。正因为无知,在面对如此多随手可得的信息时才会有急切的心情,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速成为有知者,也就有了囫囵吞枣的快速浏览。但阅读后并没有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更多的是因此产生的焦虑,因为看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且在讲求速度而不是深度的快速阅读后,自己真正看明白想透彻的并没有太多,因而又产生了一个求知者本不该有的疑惑——读这些书,了解这些知识有用吗?
电脑里存着许多下载好的电子书籍和杂志,我一如往常地阅读,只是将速度放慢半拍,腾出更多的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将阅读的知识慢慢消化,而不只是一股脑地将它全部塞进脑袋。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