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17):青春的印记
(2010-07-09 21:02:28)
标签:
班尼路森马美特斯邦威以纯青春期 |
分类: 大学系列 |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百度百科这么解释“青春期”,如果“青春痘”是青春期到来的一个反映,那我的青春期来的算是比较晚,脸上第一次出产“痘子”是我迈入成年的18岁,这才发现自己早几年都处在少年期,难怪行为幼稚的可爱。
女生进入大学后会变的漂亮,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同学会上再看一年没见的高中同学,男生几乎没啥变化,而女生个个都变了个人似的;不说高中同学,就说现在天天在一起的大学同学,大一到大二这一年,很多人实现的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转变,以远快于国家计划的速度直接从“温饱”奔向“小康”。依我看来,造就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时间的充裕和恋爱的激励。谁都知道,大学的空余时间多到你得想着办法去浪费,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好学习的人来说,女生没事儿不就得花个把小时弄个发型;再花几个小时把整个脸艺术一下;天气好时约上三五好友淘点衣服鞋子之类的装备,时间也就这么美美地给打发了,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她们这么费力地整,如果还整不出个名堂,那就只能怪先天不足了。再说说恋爱的激励作用,“女为悦己者容”,恋爱中的女生得天天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不然对不起自己不说,也扫男朋友的面子;还没恋爱的女生就更不甘示弱了,“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那先天的“三分”不行,后天努力“七分”总可以吧。
其实我们男生看着女同学的这些变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被比下去的失落,想当初同处“温饱”阶段,现在她们一加码就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直奔“小康”,而我们还在“温饱”线上徘徊,在美女的面前,我们也只得自惭形秽地低头。不过最近几年,“男色”这股风吹的正劲,从欧美到日韩,从港台到内地,爱美不再只是女人的天性,也开始成为男人的后天性,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配以媒体大肆的宣传鼓吹,我们男生也为自己的脸蛋找到了一个爱美的理由。厂家很精明地推出男士专用产品来消除大伙的心理障碍,这招确实管用,大一很少在男生宿舍看到的洗面奶、护肤品现在变的司空见惯,更有甚者开始用男用香水。
我曾一度对洗面奶有心理障碍,大一买了瓶促销装的洗发水,里面配送一支洗面奶。有买又有送我当然开心,回去便拿来试试,不用倒好,一用第二天脸上就冒出了十八年来的第一个“痘”,直接带我进入青春期。我一直弄不明白到底是时间巧合--我用那支洗面奶时正好进入青春期,还是洗面奶的质量问题,不过既然已经进入“青春痘时期”,也就不怕它再多生几个,抱着这种心态我又开始使用洗面奶了。我们消费的也都是符合身份的“学生品牌”,妮维雅、曼秀雷敦、东洋之花、碧柔,诸如此类,对Loreal、Biotherm则完全没有概念。除此之外,我们用来装点门面的还有班尼路、森马、美特斯邦威、以纯等服装品牌,这些都成为我们年轻生活里的青春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