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博客独家 |
朱平可能天生就是做投资的材料,因为投资需要很多对于常人来说很别扭的特质,他碰巧具备这些。
比如,和朱平聊天就是个力气活儿。
他太有主见,只要你叫真儿,差不多是谈多久就争多久。看他最近的新书《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一大好处,就是再也不用和他争,听他一人儿默念就行了。
2005年有一次约了他和另外两个嘉宾作节目,这两位嘉宾那是相当的权重,一位是国内最大券商的大佬,另一位是全球最大券商的大佬。很多嘉宾在做节目时都是一团和气,抱拳拱手,然后各唱各的调儿。这一回没想到哨音未响,这三位在休息室就一言不合刀兵相见了,而且场上形势朱平以一敌二,力战不退。当时我是相当的后悔,早知道如此在休息室放一偷拍机,节目肯定精彩。
朱平很少附和别人。所谓的流行智慧难于从他那里得到求证。经常是你的话音未落就听他说:不可能……然后像做数学题一样开始一步一步推论。
和朱平不光是聊投资累,聊投资领域之外的事也不轻松。有一次在成都共同参加活动,话题扯到了20年前风靡一时的魔幻现实主义,学国际贸易的朱平居然也谈得头头是道儿,最后他说到那个南美的获奖作家。从成都回来,我才想起来他说的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而我是学中文的。
当然,看他的书最大的一个好处还是学投资。尽管这很难。尽管还只是看朱平的书。
很多人都在和基金较劲儿,从投资界到舆论界都是如此。但跟着机构跑,就像你坐在好学生的后面抄他的考卷还想超过他,基本上没有可能。只有学会他的方法,那才有胜出的希望。
作为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丛书”中的第一本书,朱平写的《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书的探讨范围极广,他的投资哲学,他的推理路径,他的脑筋急转弯,还有他实在忍不住时说出来的投资判断都记录在案。
他的这些随笔和亲身投资经历,已变成了一本案例化的投资教材,对仍在激情和盲目中数量暴增的投资者而言,简直就是福音。回想中国证券市场连年亏损的过去就会知道,这决非溢美之词。地图之所以宝贵,就是因为迷路的人太多了。
投资需要常识,理性,主见,想象力,一点客观,甚至冷酷,以及只有“朱平们”才能说清楚的“专业材质”。而这些看起来并不难得的东西,在实际投资中都极难做到。
常识似乎最容易。谁没常识啊?可你看看中国国航低开和中石油高开的经典案例,再看看近日关于国内股市要跌60%的言论就知道,常识很难得,荒谬处处见。记得在中字头公司热火朝天、有色金属漫天飞舞的时候,朱平来栏目录节目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谬误。
理性也是如此。回过头来看看朱平在2005年6月写的“重仓股已具有绝对吸引力”一文就知道,在千点附近风雨飘摇的世道当中保持理性,而不是失去理性甚至知觉,绝对是高难度的动作。照经典的说法,这大致上相当于解放的前一天,还在牢笼里高唱《国际歌》并坚信胜利。
主见就不多说了。朱平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独家秘制,最独特的是引子。它的话题往往开始于“千里之外”:从圣经说到博彩,从天体物理说到投资方法变迁,从超女说到超级企业,从洛克菲勒说到消费升级,从NBA说到CPI。当然,这也是想象力。
按现在的“纪年方法”,朱平属于功成名就的“60后”,掌管千亿资金的投资总监。尽管如此,看了朱平的书不见得就能成为朱平,可至少能够知道为什么你没能成为朱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