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无疑是当今乐坛顶尖级的指挥大师,他指挥时那充满激情活力的手式,调动着整个乐团每个乐手的情绪,同时他给听众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被人们誉为是奇迹的创造者。
我曾四次遭遇鬼子。小泽是日本人,我们总背地里叫他鬼子。第一次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还在读中学,但已经喜欢欣赏古典音乐了。当时就听说过小泽的大名,那么大的腕来岂有不去听的道理。于是,那天便早早地去首都体馆门前排队买票,排了三个多小时总算买到了。记得那次我买了两场,一埸是公开排练,一场是正式演出。演出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欢乐颂)。那时还小,还不能去真正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似乎还只是在听听动静。但当小泽的那根指挥棒一起一落,我便被他的洒脱的形像深深吸引住了,随着《欢乐颂》的旋律渐起,我彻底折服了。心想这鬼子厉害。
第二次,九九年,那次原本小泽要带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演出,后来因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演出就流产了。但小泽还是如期而至,带着他的老母及兄弟再次来华,小泽出生在中国沈阳,所以他对中国的感还是很深的,他说中国是他第二故乡。做为补偿,他决定为中国交响乐团排练柴可夫斯柴第六交响乐《悲怆》。在排练中他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几乎是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抠。当他感到管乐不对味时,他又停下来,亲自走到管乐手前面,极其耐心地讲解,直到演奏正确了为止。小泽哇就是小泽,是大师却不拿大师的架子,他对音乐那种负责认真的态度,不由的使我对他产生敬佩之意。
小泽征尔与罗斯特波维奇(韩军摄影)
第三次,是应中国对外友协之邀,小泽和世界著名大提琴大师罗斯特波维奇一同访华,举办教学音乐会。此次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歉恭。老罗比小泽年长十来岁,论在世界上的影响他们不相上下,而且他们经常在一起合作演出录音。但小泽对老罗非常尊敬,他称老罗为老大哥,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总是在一旁不做声响,让老罗多讲。有时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多向老罗提问题。在排练时他经常和老罗一起商讨,都说指挥家很武断,而小泽为人谦和地听取老大哥的意见,当排练完,他又亲自指挥乐团为老罗鼓掌。那天晚上正式演出,演出的曲目是海顿《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这场演出非常成功,两位大师同台演出更是难得。观众强烈要求加演,小泽却请老罗出来加演,老罗盛情难却,又走上了台前,这时我在第一排,老罗的眼皮底下,老罗看我在下面,向我微微点头一笑便开始了演出,老罗加演了一曲巴赫大提琴奏鸣曲。老罗演奏时非常投入,观众听得也非痴迷。这时我发现小泽没下台,只见他盘腿端坐在指挥台上,仰视着老罗演奏,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听得仔细。这场面简直感人极了,我便毫不犹豫地抄起手中的相机按下了快门。当时只有我拍了,别人都非嫉妒我,因此,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演出结束后,我拿着照片到后台找大师们去签字,大师看了我为他们拍的照片非常喜欢。老罗是不由分说,强行扣下。小泽却很客气地对我说,能送给我吗?即然大师这样肯求,我那能不送他呀。最后,他们得到了照片,我得到了他们的签字,皆大欢喜。
第四次是2002年,他来北京指挥排练歌剧《蝴蝶夫人》,记得那天记者招待会上得知他母亲就在几天前刚去逝,而他为了不耽误演出,便怱怱地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就赶来了北京。小泽对母亲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每次他都是和弟弟一起带着母亲来华演出的,而这次他却是带着他母亲的遗像来的。
……
这就是我认识的鬼子--小泽征尔。一位值得人非常尊敬的鬼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