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嫁给达米安。
哦,那敢情好。可达米安已经结婚了。
没关系。乔安娜说,又重复了一遍她的决定。乔安娜那时五岁。
二十二年后,当父母还想着把有过多次婚姻生活的达米安一如继往地当作平淡生活的调味剂,当作一乐子时,他们的女儿果真被达米安所迷倒。
这篇《嫁给达米安》的小说出自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雨后》。作家说,在我的开始中就是我的结束。《嫁给达米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其它许多篇目也是如此。
忍不住想人生本来就是这样,要么没有开始,就永远不会有结束。像我们听到过的一个民间笑谈,有一小孩出生,大家都祝贺他前程远大富贵荣华之类的,只有一个人说他终究要死。没有生就没有死,有生就有死。唯一不同的是,在于如何开始,从哪里开始,选择哪一条路,才决定了你在哪里结束,如何结束。站在结局的一端,回望开始,中间那一段旅程,才是我们或平淡如水或五味杂陈的所有生活。
威廉特雷弗的好,是开始后绕了一大圈,或者说回溯了许多岁月的片段散点后,结局虽然无法改变,但是给了各种开始或者选择一个相对应的合理结局。女儿要嫁给自己的同龄伙伴,一个他们眼里的老恶棍,看似不可原谅。事实上他们却想起自己对达米安的生活并没有多少真正朋友意义上的关心,只是当作一个笑料,所以感觉为时已晚,只能接受,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报应。你不能把小孩的话当作是一个玩笑,也不能把人家的人生看作笑料,套用那一句话,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丧钟为所有人而鸣。
“不仅仅是今天,而是远比这一天更长的一段时期内,她已经准备好面对这样的结局。因为,毫无疑问,你不得不准备好。从一开始起,她就有了明确坚定的决断,绝不试图从感情的废墟中刨回任何的断壁残璋。”这出自作家的另一个短篇集子《出轨》。女主的明确宣言,更像是作家的宣言。只是,只是这样的宣言最铿锵有力终究也是无奈。人毕竟不是程序清晰的机器人,而是感性的动物。
在网上无意中看了一个叫《福斯特医生》的英剧,讲了一个高级女医师遭遇家庭危机的故事。从最初的无法面对,到为了孩子想到妥协,到爱人依旧故态复萌,最终经过多种手段,清理门户找回自我。看似她打败了出轨的爱人,但是像里面的那个老头说的,人生重要的不是输赢。让网友大跌眼镜的是,女主人公和儿子坐在广场上喝茶,男人和他的小情人美满地坐上破旧的小车向伦敦出发。十多岁的儿子在一边翻看一本杂志,笑嘻嘻看着着装清凉的美女图片……
说到后来好象逃离我的本意了,我无意讲更多的情感纠葛,只是觉得同样讲故事,结构的平衡性,生活的细节,价值观的体现,都是很重要的。要是换成我们的电视剧,绝对不可能出轨的爱人还能和他的情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网友们就觉得不爽,这就是价值观的因素,也是平衡的需要。只要理清关系,双方都可以重新开始。女医生得到了她看重的儿子、工作、自己的财产和尊严,男人虽然失去了很多,至少还有看上他的那个情人。不可能一无所有,也不可能全部拥有,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现实,不虚假,不童话。
回到威廉特雷弗的那篇《出轨》。两个各有家庭的婚外情人,女的一方选择了离婚,给自己一个自由身,她说并不是因为男人。而男人在她离婚后却选择了跟她分手。说了一大通,什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呀,她可以有更好的人生啊,他不能再浪费她的美好时光啊之类。在那以前,他怎么没有这些想法呢?我想到的是就是两人间的平衡打破了,本来是两男两女,现在女的一端扔掉了一个男人,跷跷板的一端就向依旧有婚姻关系的男人一方倾斜,只有二分之一的男人要去面对一个整体的一,本来两人拥有等量的负罪感,而现在女人已经解放了自己,男人明显感到了压力。自然,这个男人也相应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那么难于说清,难于放弃,他的理智和本能还是让他作出了选择。
我一直觉得这个男性作家很女性,写情感很细腻,现在才发现,还是逃不了男性身份。要是一个女作家来写,会有这样的分手写法吗?我不知道。最后还说了一通他们的爱情没有遭到任何的破怀,毫发无损之类的。这只是男方一面之辞。前面那个女主说的一开始就准备好了面对这样的结局,不得不准备好,这一段话就宿命地涌现上来。不得不,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能掌控的事。既然有了开始,她只有接受。很悲惨的是,在她跟过去告别自以为要重新开始的时候,却马上又被结束了。
作家一开始写了男人给女人挂外套,最后依然很绅士地把外套拿来。我心想,只是件外套,也就是件外套。可是感情怎么只能是一件外套呢?穿着给别人看的外套呢? 可是张爱玲奶奶说了,生命就是一件爬满了虫子的外套。谁又何德何能,可以轻视那件外套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