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舌尖上的吐槽

有朋友在微信上发采摘桑子的图片,说是二十元一筐,摘了满满的好几筐,一色黑得发亮的桑子。看着自然是让人口舌生津,口水吞咽。
桑子什么时候成了正儿八经的果子供人按价采摘,我也不清楚。我只能跟所有老之将至的人一样,说一声想当年我们小时候,这不就是路边随便采摘的野果子吗?一到五月初夏天,乘着父母午休之际,就和小伙伴们去地畈里摘桑子吃。边摘边吃,个个吃得嘴部墨乌铁塔,衣服染得血红。回来连忙到水塘边去洗刷罪证,却洗也洗不掉。最终难免被妈妈发现,轻则免不了一顿呵斥,重则呼梢丝侍候。人家种桑树是要养蚕用的,可不要把人家的桑树枝都攀折了。到时找上门来告嚣犯,我们真介是脸皮薄难为情。
桑子只是种植桑树的副产品,正确地说根本算不上产品。农耕社会,衣食住行,基本上自给自足。蚕丝是重要的衣料来源,养蚕自然也成了村民的一大主业。“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其中苦辛无须赘言。“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宋朝诗人写的《蚕妇》,但凡上过小学的人都读到过,也都知道狠狠地鞭挞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可恶和劳动人民的可怜。要是放到当下的时代环境下,同样的现状依然存在,你说造房子的建筑工人住上了高楼大厦吗?你说在丝织厂做工的人天天穿真丝衫上班吗?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理解,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要是我要穿件真丝衫,不至于要自个儿去养上几大匾蚕。要是如此,那我办公室的文案工作都不用做了,直接去地里先种上一大片桑树再说。
不过,也真有办公室坐得厌倦的人,一遇到情绪低落期,就向我宣称要做农民去。弄一块地,种点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蔬菜和粮食,自给自足。我说农民好做吗?你能养活自己吗?当然不能。也只不过是吐吐槽而已。我们都不是贾宝玉。宝哥哥嚷嚷着我要做和尚去,别人以为是公子哥嚷嚷而已,结果到最后真的去做了和尚。人家原本是神仙下凡,我们凡夫俗子有几个能豁得出去呢?
桑子没吃到,口水倒是吐了么佬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