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喜欢发微信,缘由是发现这个可以作为微日记。以前总觉得时间是整块整块的,而如今鸡零狗碎,大卸八块,只好与时俱进地进入了微时代。时间都去哪儿了?总得有个证据在。
中午我在微信上说看完了《一个人的朝圣》。第一个回应的居然是萱萱的大表姐,萱爸的外甥女。她说我也在看。啊。我真的是很惊讶。一个九零后的硕士生,念的是时下再吃香的金融,明天就要去韩国自助游。我说你是不是因为旅游才买了这一本书。她说不是。这段时间比较空,就看看书。我说不错。我有一事相求。你去韩国时拍些照片回来,顺便写个旅游攻略,可以吗。她说行。
说实话,每回买一堆书时,能从头到尾地看完一本,已经很不错了。有许多书翻翻就放下了,就永远地放下了。这次翻了小半本江弱水,看了半本《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看完了整本的《一个人的朝圣》,应该说还是有明显进步的。时间,挤挤还是有的;越忙越要寻找安静的自我,都是不错的说辞。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本让人安静的书,也是一本很平易近人的书,不像许多男性作家卖弄一些专测人家智商的技巧。有人说发个读后感。这个难免要剧透,就罢了。想起前阵子听到催健的那首《假行僧》,觉得有几句很对得上主人公的心境: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
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
哈罗德想起一路上遇见的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但没有谁让他感觉特别奇怪。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黑暗与磨难。
那时好像只有当哈罗德在附近,世界才有光。那两个跳得笑得如此畅快的年轻人如今去了哪里?
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便显得平淡无奇。哈罗德无法再否认,其实一路上见过的每一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的两难。
没有手机不要紧,没有计划也无所谓。他有一张完全不同的地图就在他的脑子里,由一路上走过的地方,遇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于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它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
摘抄了一些看似心灵鸡汤的句子,其实这是一部悲伤的小说。小说的作者应该是个植物爱好者。一路上有大段大段的植物,哈罗德半路上还买了一本植物百科全书。我总觉得喜欢植物的人是悲观主义者。也许是偏见吧。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