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七点不到就上了床。萱爸开了电视看电影,我跟着看,结果没几分钟,他就去看他的手机了。自从有了电脑,有了手机上网后,电视很容易地成了一种习惯性视而不见的摆设。我明明是开了电脑,却盯着看,一直到看完。萱爸什么时候睡着也不知道。
看的电影叫《现金》。一对年轻的夫妇失业,没钱还房贷,意外地捡到一箱子的钱。房贷马上不成问题,买了辆新车,天,居然是辆白色陆虎。然后装修房子,然后一部分钱存了银行,还分开好几家银行存,好象可以逃避税负,一部分放在妈妈家……当然,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失主,更确切地说是抢劫犯的兄弟找上门来,要求原封不动地归还。能拿的都拿回来了,花出去的钱就难了。到这里为止,剧情还是普通到可以理解。
接下去,那个失主就体现出他的经济头脑,或者说技能来,简直是位金融从业人员,动员年轻的夫妇第二次房贷,根本不用计算器,他头脑的算盘就能算到小数点最后一位,银行的信贷经理都听得目瞪口呆。要是换成一般的罪犯,能拿到大部分的钱,比如六十万钱,就算少个一万多现金也就算了。可是这个人却一分都不能少,要求在五日内归还。而且他替他们想到了办法,抢劫各种小规模的零售店。在生命受到威胁之下,人从一点点的抗拒到接受现实到疯狂,年轻的男人最后一天居然不想再抢零售店,每天几千块几千块的根本完不成任务,直接提出抢银行。抢银行也成功了,年轻男人却在车上把最后的五百块钱上交,剩下的钱数都没数就扔出了窗外,而且那把罪犯交给他的枪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用过后就交回去,而是对准了罪犯的头。在相互扭打中,罪犯真的被年轻夫妇打死了。他们将乘座的那辆车送到旧车处理场当场处理掉,包括那车上的死人。
可是紧接着的桥段就太光明了,他们把抢来的钱都还了回去,他们一点事都没有的样子。这个太好莱坞了。最后的镜头是关在监狱里的抢劫犯从监狱里出来,跟死去的人一副模样。这个结尾好。
剧透这么多,实在是感觉还不错。我以为是讲人的欲望和被欲望引导的人生,结果豆瓣上有说是现代金融制度的化身。那对抢劫犯兄弟完全就是他们的代言人。这样想想好象也很对。那个抢劫犯看上去很绅士,也不为女人的美色所诱,只是要欠债还钱,只要现金,现金,一分都不能少。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先让你尝到甜头,然后开始步步紧逼,一个死掉了,双胞胎一样的一个又来了,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还有许多细节很闪亮。他们将一部分钱存放在妈妈那里,抢劫犯说了句嗯,妈妈那里总是最安全的。结果妈妈擅自地拿了六百块,还说是借的,不是偷。女人去店里抢劫时顺手拿了个黑巧克力,在车上吃。她老公很惊讶地说,你偷的?旁边的抢劫犯在暗笑。你说都到拿枪抢劫的地步了,偷个吃的算什么呀。当然,作为年轻的男人来说,还是有种惯性思维在里面的。毕竟抢劫是被迫的临时性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