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和尚学林寿筵节席
刘辰翁
新书熟也,借问谁家早。梅影里,蜂儿绕。
三更残且上,一夜霜天晓。溪桥小,春风有意年年到。
当年青鸟去,落叶无人扫。铜柱厌,瑶池老。
残钟长乐树,坠马咸阳道。空回首,御街人卖南京枣。
洞仙歌
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
约略嚬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有人跟我争春风有意还是无意,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弄得很有文化似的。想起萱萱分班考考到我们李家的声声慢,她居然一句都不晓。我才想起,这被遗忘的一课需要重新开始补起。想想我们小时候,没电视没电脑没手机,在大舅的书堆里随便找书看,一本竖版繁体的《宋词选》连猜带蒙也看得津津乐道,三姐弟对床背词句,感觉就在眼前晃。晚上散步回家,找出一本《宋词三百首》,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将几大名家代表作做了记号,让萱萱明天摘抄。诗书,女工,在久远的年代,那是女孩子的必需课。专不专不管,总要沾染沾染。
在一篇品牌营销文章里看到一句,品牌就像是贾宝玉脖子上的那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2dxy8.html)
-
弱点营销_新周刊_新浪博客块玉,是企业的命根子。忍不住一笑。想那作者也一定暗自得意,为着这天外飞来的比喻。
斯拉沃伊·齐泽克说:“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弱点营销所做的,就是引导人一直需要、永不满足。《善恶经济学》作者托马斯·赛德拉切克对《新周刊》说:不满足成为让我们进步和成长的引擎,也会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引擎。人性难改,而营销无所不在。想不成为弱点营销的牺牲品,必须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认知。但真到那时,你倒能成功营销别人的弱点了,无论你卖的是电器还是价值观。
——《弱点营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