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那一段与诗有关的日子

(2010-10-30 23:13:20)
标签:

杂谈

    我见到的第一个诗人是我的同乡。刚进大学校门,有先进校门的同乡老大哥来看望。来了几个人也没印象,只记得一个姓魏,好象是魏金芝的老乡。有一个姓吕。后来报社团我选了诗社,才知道诗社社长就是吕同乡。诗社叫晨钟诗社,拥有一本油印的同名诗刊。我说难怪。跟我们的高中母校同音,不知是否跟母校有渊源。老乡是八七届的,我上大二他就毕业离校了。他的笔名叫真水。真水无香。我想真是有学问。我没有笔名,也不会写诗,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诗社。唐是选了书画社的,她写得一手好字。她说书画社里也有一个我的老乡,画画很牛。晚上大家在寝室里说起,你们老乡好象都很厉害。

    我一点也不厉害。中文系的社团,除了晨钟诗社和书画社,还有飞来峰文学社,好象以小说为主。这样一比较,我是不得已的选择,没有书画特长,小说更是不敢想。心想诗歌短小精悍,总是可以南郭先生一下的。赶紧去西湖边的三联还是外文书店买了本《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大多也没感觉,只记住了庞德的两句经典:人群中这些脸庞幽灵般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然后弄一小本自己在那里涂写,为了下次去参加诗社活动时可以交差,感觉跟做作业似的。对于那些涂写,也只记住了一句,打开记忆之门,孤独侵袭全身。传统惯了,哪能生产出现代气息来呀。

    加入诗社也只是一时的冲动,但大家好象都挺认真严肃的,诗社里的人有好几回来寝室讨论。真水也来过,最后一次他没带诗友来,而是单纯以老乡的身份,好象是来告别的。也就是一年的时间,第二年好象没有参加了。毕竟拿不出诗作来,不能厚着脸皮充数。自己写不好,但《晨钟》诗刊每期拿到手都看得很认真,真水的作品不多,有种前辈的感觉,在诗后面给人家写评论和理论。他写力弧(陈早挺),说梁慧,三个人出去搞活动拍照片,他觉得照片里应该有人在,而梁慧更着眼于风景。这个记得特牢。因为与自己心有戚戚也。

    这一段与诗有关的日子,跟诗一样简短,一样庄重。为写诗而写诗。就如人的初恋,不管自己面目如何卡西莫多,只想把心拿出来全部献给它。在以后的岁月里,恰恰相反,随便拿它来作自己心情的渲泄品。前几天想找那本从学校里带回来且一直保存着的《晨钟》诗刊,却找不到了。都是搬家的缘故,保存了十多年,却因搬家而不知去向。

    在网上看到八十年代活跃的校园诗人的名单,看见代表杭大的陈早挺和方蔚林两人的名字,没看见真水。毕业后回家工作,在街上远远地见过真水一面,早年清瘦的诗人已经发福。应该是混得不错,在尘世里找到了幸福。

 

相关链接:旧时书信一封

XY:

    说真的,我一直感到你很有些看破世界的味道。人都说你随和,我也觉得你几乎没有自己的性格。

    从认识到现在,我没见过你发火过,只是见到你经常性可见的笑。也许我是你最关心的朋友,在嵊时你经常来复习班找我,还记得你的李,尽管味道不是很好。

    你不是一个讲究生活的人,简直有点儿生活在世界之外。当然,也许我是偏了点。每个人都各有其生活的方式,我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我这样生活。我对生活太敏感,你对生活则有点儿迟钝。也许是因为生活中没有能激起你感情的人,事,物。

    XY,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喜欢怎么样过就怎么样过吧。独处也好,合群也好,一样是生活。

    溜冰免不了摔跤。我却从来没有摔过跤,所以我不是溜冰高手。我只会穿着溜冰鞋大步走,却不会溜。所有人都会试试怎么样飞,所以要摔跤,而我却是小心翼翼地走。我在理论上却有一套,掌握重心,顺其自然,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不是车驮你,而是你骑车,但也得给它自由。祝你玩得开心,但要注意保护自己。

    还写诗吗?我被一个现代派出所朋友说成是一块石头,她说我大变特变。我毫不讳言生活使我变得认真。我不会再放纵自己不负责任。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