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村寻而未果,往回走,见瞻山庙指示牌。我们三口居然都没有瞻仰过,顺便去瞻仰一下。没转几下,山未到,就看见了庙堂。我和萱爸又一次异口同声地惊讶:庙居然在镇上,不在山上?庙门口的女人说,既然来了,就进来敬拜一下菩萨。我们装作没听见似地走开了。菩萨有眼,我们并非是你的忠实教徒,你应该不需要言不由衷的敬仰,请原谅我们的不敬之情。本想继续朝山里行驶。萱萱开始生出厌心来,我们又一次选择了回程。
途经一座桥,桥下溪水流淌,两十多岁的小女孩坐在水边闲聊。萱萱看见自然欢喜有加,就停留一下。萱萱照例是捡起小石子往水里扔。喜欢一个对象,原来就是这样,你尽情地往它身上扔东西,不管是鲜花还是板砖,只不过是为了打动它,引起它的注意。水花溅在一女孩身上,引来女孩一声小小的埋怨。
萱爸站在桥上看风景,我顺手给他拍了张照片,他的脚下刚好是“瞻山古桥”的“瞻”字。这是桥的一边,另一边写的却是“涤巾古桥”。我说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涤巾桥,好象是某个官员还是文人在这里曾经下轿洗了一把脸。我让萱萱也洗一下,她说不要。旁边有一辆手拉车拉着满满一车树木,从坡下上来。男的在前拉,女的在后面推。萱爸立马过去帮着拉了一把。
重新上路。路边的稻田已被收割,没有了果实的稻草被束缚成一个个稻草人,无所事事地立在田里晒着太阳。稻谷则被摊晒在与田相邻的公路上,侵占了公路的一小半面积。前赴后继的车轮在稻谷上碾过。不准在公路上堆积杂物或稻谷?以前好象看见过此类标语。当然更多时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
回程如风。看见一红色墙壁和上翘的屋檐,一标语在眼前一飞而过:不得在此做广告,否则后果自负。在这商品经济社会,佛门之墙能有清白之地吗?拜经济的洪福,佛门处处,独秀山就在眼前。萱爸说去拜访一下,上回去时还未完全弄好呢。他真是好游好玩,一个也不放过。由着他,也只有跟着他,一路盘旋上去,真是有点高难度。上得山顶,已日薄西山。庙宇修整一新,年轻的和尚站成一排正在里面做着午课还是晚课,一边有口无心地念着经,一边掉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些槛外人。我站在门槛之外,感觉实在尴尬。基督教是母亲的信仰,佛教是外婆的信仰,我却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信仰。
我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在大地上游走,灵魂随风飘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