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明:从明天起,换个名号捣糨糊

(2010-10-11 22:35:14)
标签:

杂谈

    从明天起,我要换个名号走江湖。千江月这个号从此作废,反正本来也不是我的原创。

    说起来,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名气一点没有,名号已经换了好几个。祖父赐予的原始姓名虽然是不中意的,但也一直用到了小学毕业。上初中报名第一天,在学校的墙壁上张贴着大红的入学名册,我找来找去居然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小学五年里,我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成绩比我差的人都大有人在,怎么会没有我的名字?我一下子就慌了。当年还没有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许多人小学毕业就算了。可我不想就此罢休的,相比于农活的劳苦,我是一百个愿意继续读书的。再看看,有个比较相似的名字,就跟我相差了一个字,而且从读音上来讲是同一个音的。这难道是我?磨蹭了多长时光也不晓得,只知道将近中午时,我才缩头缩脑地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我还没来得及自报家门,人家问我你是不是叫李某某。我蚊子一样应了声是。心想,他怎么会知道?你这个同学这么不积极,我们班四十多个同学都报好了名,只剩你一个了。天。要是换成现在,我一定会大声地给自己正名,当年的我那么地胆小如鼠,连否认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我怕一否认,念书的机会就没了。于是,那个错误的名字我用了整整三年,最后迎考高中时班主任老师才发现,才帮我改正过来。现在想,我父母怎么也不管这个?那个年代的小孩真是宽松得无法想像,完全是自个儿生长。后来填各种表格,在曾用名一栏上,我会很有成就感地写上那个错误的名字。一般人还真没有东西可填。

    上大学念了中文系,看了些书,文字也都是写在所谓的日记本上,好象也没有去想笔名之类的浪漫玩意儿。倒是同学间相互取绰号或昵称,人人都会分到一个,像帽子一样从此戴在头上,招摇过市。唐比较成熟,大家都叫她老唐,我比较乡土,那年月张大师正火得一蹋糊涂,她们看了《秋菊打官司》,就将妹子的封号赏给了我。这是私下里的昵称,上不了台面。

   刚工作时无聊得发疯,就写点文字投稿。自家的真面目是不能示人的,不管投中与否,都要引起话题,才很庄重地想到了笔名。想起大学时郑曾说我是个弱智,我曾经很引以为荣的,浪费了可惜,就有了李弱这个笔名,成了我行走江湖的第一个名号。投过去是不声不响地,人家回过来,就纸包不住火了。传达室大爷拿着绍兴晚报的信封,来查询这个人,我只有承认的份儿了。所以说,我的智商真的不算高,只想到了用一片树叶来隐藏身份,却不知道根本隐藏不了人。在周围同事的众目睽睽之下,我用颤抖的双手拆开了信封,一张薄薄的信笺上写了几行简短的话,大意是你的文章已被我报录用,文字不错,希望继续给予投稿支持。我这个单位新人还不敢大声地激动,人家已经替我激动了,这是有史以来什么的,特别是一位平时高深得沉默如金的领导,大开金口,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小李这个笔名寓意深长呀。一连激动了两回,那时候的编辑真是敬业,每回都有亲笔回信。后来不知咋了,就没有再投稿,再投时就要在将近十年之后,时光真是容易蹉跎。

    每个阶段的生活状态不一样,心态也会相应地跟着变化。大概是做了母亲后,人一下子开始伟大起来,突然觉得不能一再示弱,那是不负责任的幼稚的表现。自然要重启炉灶。还是从大学好友那里得来的,也是郑她们,说起过《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书,一台湾女作家的书。我没有看过,我在大学以前也看了很多书,但基本上受看书来源影响(我大舅的藏书),看的大多是大陆的,欧洲的,亚非拉的,男人的,有不少所谓的名著,但基本上是看个故事情节,语言呀思想呀一点都没有感觉。而跟我同龄的唐她们,却是琼瑶呀三毛呀席慕蓉呀,抒情得要命。自然将我映衬得很乡土。千江月,不错,这名儿一起,就出现了一个写字的高潮期。现在回过头去,那些文字虽然很幼稚,也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

    现在我开始厌倦千江月,开始怀念老的好。所以,从明天起,向认识我的人告知一声,我将重新启用李弱的名号,虽然不是名人,只是人名一个,至少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想怎么高兴就怎么来,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