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一点下班,十一点半才回去。有同事问,你的小孩呢?意思是作为一个母亲提早下班还来不及,哪能这么悠闲自在?我说在奶奶家,到周末才回家。天,你女儿能心甘情愿地呆上一个星期?是呀。按大部分的父母来说,宁愿自己辛苦些,晚上去接回来,早上送过去,毕竟就在小小的同一市区里。我说情愿总是不那么情愿的吧,可这样的年纪也知道不能无理取闹了吧。
去年LG的骨折,女儿在奶奶家呆了大半年,跟上寄宿学校一般,周末回家一次。我不知道,要是没有这档事,女儿会不会习惯呆在奶奶家。至少这事一出,女儿相对懂事不少,我自己也长进不少。事非经历,磨难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只会是套话,毕竟在这个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实里,没有人愿意去主动制造磨难。
同事的儿子,比女儿小几岁,去乡下外婆家呆了一个星期,天天打电话给父母,要父母去接他回来。父母都要上班,没地方可以安置。一天,跟着他妈妈来上班。单位相对轻松,就由着他玩她妈妈办公桌上的电脑。玩到下班时间,他还不肯回去,在那里撒赖。他说回去就没电脑玩了,因为家里的电脑刚刚坏了。
同事有一次问她儿子幸福不幸福?她儿子说不幸福?为什么?因为没有电脑玩。现在的小孩,他们不是得到太少,而得到太多,十样东西九样东西他拥有,就差那一件,他就不幸福,永远也没有满足感。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一些,学有长进,话说了几箩筐,却都说效果不明显。
我说在他们眼里,没有苦难的参照物。所谓的幸福都是要有相对正确的参照,比如对一个长期失去自由的人,瞬间的自由体验就是他最大的幸福。我自己的体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小时候,到田里干活感觉很辛苦,就是不用到田里干,在家里做饭洗衣都很不情愿,因为我的喜好是看书,只要有书看,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在别人眼里我在学习上的高度自觉,其实是我逃避体力劳动的最佳途径。
每年的这个时间段,孩子就成了主要的议题。而我们的年纪,也刚处于人生的夏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