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几度开。访客,总是容易被这个域名所吸引,虽然里面的主人并没有多少的诗情。
在这个网络日志之前,开过好多个博客或空间,在MSN,在网易,在更小的地方,不外乎朋友的关系。但都是旅店而已,有时自己都会记不清密码,从此就被挡在门外再也无法进入。怎么会这样呢,好象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家。直到新浪,才安定下来,不再四处飘泊或流窜。因为取过太多的网名,为了不重复之嫌,顺带就取了这个很有寓意的宅名。
记得大学毕业后,我在报上看到了一篇名为《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开》的散文。多有诗意的题目呀,作者居然是我的大学同学,曾经的室友。室友是浙江上虞人,有一年学校开运动会,我跟着她回了她的家。东山我是知道的,东山再起,谢安的东山再起。我跟着室友去了东山,但没多少印象,因为山并不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她家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湖还是什么池塘,反正是一片被山包围的水域。在夜幕降临的时刻,清风徐徐,夹带着草木的气息,我坐在湖边,感觉到了一种地老天荒的宁静。我说等我老了,到这里来度过余生,那是最写意不过的日子了。你们不知道,我的家乡就与上虞为邻,相距不过百里路程。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是谁的诗句?在看到我室友的这篇文章以前,我这个中文系的大学生居然是不知道的。室友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文章自然是流露出了她那深深的思乡情。但又是谁有着和她一样的满期腔思念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先生。李白是怀念东山之旅,还是怀想谢安的境遇?不知道。只知道诗言志,又有多少后来人在怀想着唐诗之路。然而,在今人眼里辉煌的唐诗之路,在当年,又何尝不是壮志难酬的心灵放逐?
不谈别人遥远的心事,还是说眼前的自己。我以为上虞,也只是我心灵的路过而已。在那个人,才见了一回面的那个人,很坦然地牵起我的手,走过红绿灯时,我感到了熟悉的亲情,好象我们早就相识相知。他并不是上虞人,但他出生在上虞,在上虞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因为他妈妈,也就是我现在的婆婆,是上虞人,他的爸爸当年是常年在外的军人。
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从来处来,到去处去。高人好象喜欢这样玄之又玄的说法。我今天才明白,这个博客的名号早已泄露了那种无法说清的天机。
PS:因一位访客而引出的一段闲话,凑巧的是明天将去上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