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井
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前面就是吕氏井。
容我篡改下越剧唱词,实在是这唱词太应景。身在越乡,不沾染一丝越音是无法容忍的。前来的路上,车载里就是袅袅绵绵的越剧唱段。更为凑巧的是,同行俞老师的孙女,刚刚报喜说在上海的演出舞台上得到了金采凤老师的赞赏。
穿过田间小路,走进村巷,眼前端端正正排列着两口四方井,谁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吕”字的造型。贵门村民多姓吕,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吕规叔的后裔,也不知道这吕氏井是为了纪念吕规叔的政绩还是有着另外更特别的含义。
记者出身的梅立马上前向村民去咨询,好象也问不出所以然来。
陪同我们的陈校长,因为他的爱人也姓吕,我就问陈校长她是否是贵门本地人。他点头说是。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爱人写的文字,也特别喜爱她的文字风格,只是一直无缘碰面。因着这贵门之旅,却先认识了她的先生,真是有趣得很。
吕氏井边有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二三个村妇在溪边洗菜。我听到一位妇人在大声地唠叨,好象是说这么干净的溪水关系到大家的日常饮用,怎么还有人不
懂道理把脏垃圾乱倒!
也许是小溪的存在,吕氏井已经被於泥填满,冷落在一边。它的呈现更多的是一种纪念和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