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桅子花刚刚还是花骨朵朵,清香阵阵,没几天的功夫已经是锈迹斑斑,萎糜一片。还是那桅子花丛下的暗紫色小花好,朝开暮谢,枯萎就枯萎吧,不改容颜。这样的感叹好象不止我一个,跟在我后面的那位老大姐也深有同感。本来每天要采摘一朵养在透明的小白酒瓶里,今天好象没这心情。任其萎谢吧,不在眼前,就当没看见。
白色的花在我们的风俗里,是不受欢迎的。虽然因为桅子花的清香,街上有人采了许多桅子花在卖,显得挺有诗情画意似的。我前几天摘了一朵上楼,碰上一位男同事。他说你这个采花大盗。我想都没想就说采了花儿送给你。他连着呸了几下,这种白花你也好意思送人哪。真的是糊涂。本地把结婚和丧事统称为红白喜事,说到底是讨个好彩头而已。红色是喜庆,白色终究是无法掩盖的悲凉。红衣红盖头的上轿,白衣白帽的戴孝,两种对比鲜明的色彩表明了人生的两种极然反差。有的地方有新人上轿前哭的风俗,同样的一个哭字,就代表了喜悦和悲伤两种味道。信基督教的人是不兴为去者哭的,说应该高兴,因为他去的是天堂。说是这样说,那种高兴也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有谁回来告诉我们,那个陌生的地方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天堂?
近来流行的西式婚礼,对我们忌讳白色的观念冲淡了不少。洁白的婚纱,配以白色的花冠,既象征了新人所特有的圣洁,也映射出了人生那个时刻灼眼的幸福光芒。可惜的是,圣洁的光芒总终究是短暂的,随后的人生就被漫长的平淡和灰暗笼罩。这样一说,我对这耀眼而易凋谢的白的不喜欢又加深了一层。
今天怎么啦,以前是多么喜欢这洁白清香的桅子花呀。
这几天,我的注意力老是被行道树丛里一种黄色的花所吸引,那叫不出名字的花开得花粉四溅,肆无忌惮。不知道谢了后的面貌是不是也让我不堪?
前一篇:偶记:宋朝的小吏宋江
后一篇:日志:做一回诗歌的传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