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难懂?我觉得蛮好玩的呀!

标签:
艺术当代绘画装置影像摄影上海双年展文化 |
分类: 闲言碎语 |
上海美术馆,很苍桑的美感。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以“巡回排演”为主题。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7位(组)艺术家参展。
按照策展小组的安排,整个双年展的呈现过程分为“展开”与“回归”两个步骤。“展开”部分是指从今年六月开始进行的国际“巡回排演”,按照三个主题单元,分别在欧洲、美国与亚洲进行;“回归”部分是指“巡回排演”向上海美术馆主体展的回归。
据介绍,巡回排演既是展览的主题,亦是展览的形式。巡回指的是巡游和回归。如果说世博会是把全球聚集到本土,那么双年展则是在不同的本土视野当中激发出对全球问题的差异性思考。为此,上海双年展在空间上进行了扩张,以类戏剧的五幕形式呈现。除了在上海美术馆呈现第三幕的主体展及第五幕的印中思想对话外,其余场景分别在北京、美国、欧洲等地呈现。排演则是排布和推演。双年展将自身定义为“排演”,是一个反思性的表演空间,不断地自我提醒和自我解放。对本届双年展来说,重要的不只是展览最终的视觉呈现,而是长达一年的策展过程中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排演”其实就是受邀艺术家、策展人、不同学术领域的理论家的学术共同体在2010年的无数次对话、论辩、思想和实践。——深圳商报
王迈的《气象鹿台》,乍看之下,与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一般无异”。但仔细一看,木马由石油管道制成,木马上的乘客是头顶鹰隼、背负火箭的“黑面人”,中间旋转部位由老虎机组成,而顶上的“华盖”部位则由石油垄断公司商标构成,加上旁边“仿制”的加油站价格牌。现场不少人揣测这一作品的含义为:“石油能源正操控着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浙江日报
命运=质量×随机平方
启示录
关伟将传统绘画、旧地图、装置糅合在一起的作品《开发区》,沿着长江上游到下游,考察了一系列“开发区”,并把它们的地理位置和代表性建筑绘到地图上,让人更直观面对曾经“开发区热”的疯狂与对自然的破坏。
逼真的猫、狗造型,初一看吓人一掉,以为都死了,不由寒冷竖起。锅炉上正在蒸着巨大馒头,没有人在家,以为是煤气中毒。再一想,应该是睡着了吧,猫直接睡暖气片上了,狗自然是要躺在门边的。
马良的工作室
每个角落都很有舞台感。
色彩很丰富,有层次感。
马良把他的工作室全部“打包”搬到了双年展上,成为了名为《马良的工作室》作品。参观者来到马良的工作室里,众目睽睽之下,主人在其间忙于工作,而每一个观众也成为了这件“作品”中的一部分。——浙江日报
《然后所有问号开始高歌》,由自动运转的大型机械装置构成,同时配以墙面投影、艺术家表演和音乐,形成相当诡异的现场氛围。
《邱注〈上元灯彩〉》
手动旋转喷绘的面具,适合万圣节和化妆歌舞会用。
按原作制作的机器,抛开实用功能,很有创意感。
邱志杰则以明代画作《上元灯彩图》为灵感,在展览现场以巨幅壁画、装置等构建成全新的邱注《上元灯彩图》。据说开幕晶还有几个人用大筒卫生纸正“结绳记事”,几个人正在推磨盘碾磨中,一个“渔翁”正在用装有磁铁的渔具钓“钥匙”,一个少女正用网兜现场“扑蝶……
夏阳,毛毛人。
游戏地理学
报纸阅览室
葡萄酒
给立方体打电话
本届双年展在强调“巡回排演”大气场的同时呈现出的都是一些大制作、大手笔的作品,现场、情境性更为突出。然而,也正因此,观众质疑本届双年展被过度阐释,认为“巡回排演”的概念过于晦涩,此次出现在上海美术馆的许多展品都需要过度阐释才能与主题牵连。对此,策展人高士明回应,一直以来当代艺术被质疑脱离大众,需要文本解读,但本届双年展所打破的恰恰就是文本、解读和阐释制度,这次大部分的艺术活动和作品都是向社会打开。——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