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克尔凯郭尔说:当行为主体超越现实作出选择时,那只能是形而上学的选择,他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悔悟。只有当行为主体存在自我意识,对所作的选择能够自我承担、自我隐蔽并自我剖析时,他的悔悟才是合乎伦理性的,也才是真实不虚的。
每次投入感情的时候,我都会把心交出去,最终迷失自我——这是不是形而上学的迷恋?前晚上做饭的时候,突然听到吵吵切切的古筝,心想,只有粤剧里面才会有这么喧哗的配乐,一边听着,竟突然觉得悲凄苍凉,合着调子凄凄惨惨戚戚地唱起来。没错,就是粤曲的《禅院钟声》,是《昭君出塞》之外我最喜欢的曲目之一,每回唱着无不动情,尤其高潮部分,让人心跳急促呼吸加快几欲倒厥。而我一直狐疑,佛门之人听了这曲子怕是更加意乱情迷佛性全无的吧?
炒了两个菜出来,竟没有胃口了。读《多心经》。又找出半残的《说文解字》想把它全注成篆字,不全。手机铃声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天天听着,可惜是梵语的,听个响而已。一遍遍听着梵音经唱,在宣纸上行书抄写下来,笔迹狂乱,但心已舒坦,面浮微笑表情空无——
PS:《禅院钟声》百度只有古筝曲,粤曲唱腔怕是没人传诵了,很遗憾,把曲词放上来欣赏吧。
云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凄清
荒山悄静依稀稳约传来了夜半钟
钟声惊破梦更难成
是谁令我愁难磬非莫磬
情如泡影鸳鸯梦三生约
何堪追认旧爱一朝断
伤心哀我负爱抱恨决心逃情
禅院宵宵叹孤影
仿似杜宇哀声泣血夜半鸣
隐居涧绝岭
菩堤伴我苦敲经唉
凡尘世俗那堪复听
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
梦幻已今朝醒
情根爱根恨根怨根
春花怕赋咏
情丝爱丝愁丝怨丝
秋月怕留情
情心早化灰禅心经洁静
为爱为情恨似病
对花对月怀前程
徒追忆花月证
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
相思当初枉心倾
怨句妹妹太薄幸
禅院钟声深宵冷静
夜半有恨人已泪盈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