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村昌平一生共得过两次戛纳金棕榈大奖。一部电影叫《梄山节考》,另一部叫《鳗鱼》。
《梄山节考》是那种能够震憾心灵的,有力量的电影。《鳗鱼》则有些琐碎,造作。所以《梄山节考》过了好多年我还能完整地记得,而《鳗鱼》差不多已经忘得支离破碎。
拍《梄山节考》的时候,当时只有四十四岁的女主角板本澄子为了演好阿玲婆这个角色,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
绝大部分大陆的演员永远只是演员,感觉只是从这部戏调到那部戏,换身衣服,变个发型儿,却总是一样的笑容,一样的泪水,一样的装腔作势。常常是演小人或者扮坏蛋的时候神似形似,信手拈来。但是要让他们表现高尚,高贵,表现诚恳和纯洁的时候,却总是显得那么尴尬,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在想,如果有了好剧本,好导演,好政策,而且明星大腕儿能主动敲掉自己的门牙,说不定中国电影就有希望了。
电影和足球一样,都是需要激情的。这两样儿风靡世界的东西,却成了中国人的软肋。
敲吧。诸位明星大腕儿们,哪怕是虫牙呢,敲一颗下来让大伙瞧瞧。没有点儿敲门牙的精神,怎么能拍好电影,踢好足球呢?
行了,不洗也睡了,怪累的,再说下去,得罪了人,我的门牙该被人敲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