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月三十号,是"国际不打小孩儿日",也叫"国际巴掌日",也叫"国际不打屁股日".这又是美国人发明的节日,不过这个节日看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和引发关注,从来都惟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在今天表现了相当的沉着和低调.
我们小的时候都是挨打长大的,特别是我们那时候的男孩子,谁没挨过家长的打?我爸和当年那些尽职尽责的父亲一样,经常用巴掌和皮鞋来提醒我们的一些人生错误.我爸很认真地打我到十八岁
,然后在我生日那天,非常郑重的宣布"从今天起,我不再打你了".爸还是说话算数,真的说不打就不打了.这么看来,那时候打孩子,可以理解为父亲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父亲不打孩子,相当于渎职,相当于做父母的不给孩子打卡介苗.不知道为什么,我爸骨子里认为女孩子不应该挨打也不应该被训斥,所以我的两个姐姐比我幸运.我爸认为男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成长?这个观念真是害人不浅.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那时候的中国人,韩国人都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基本忽视了对孩子人格,个性的培养和完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在家长面前,基本处于绝对服从和被监管的地位.
感谢我伟大的母亲,从小到大,没有打过我一巴掌.所以我总感觉妈比爸亲.
我相信挨打绝无什么励志的作用.反而特别容易让人破罐破摔,我是坚决反对打孩子的,你得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愧疚,而不是产生反感和叛逆.而用武力来激发一个人内心的愧疚肯定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不过有时候想起来,孩子要是一次打也没挨过就长大了,也不完美,会有一些遗憾.我觉得没有挨过打的孩子,至少缺乏一种人生体验,所以父母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打孩子一次,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做为一个人要承受很多东西,包括挫折,疾病,挨打等等.这都是将来烦恼人生的一部分.终会有一天,你会比较出被你爸爸打,和被一帮不是你爸爸的人打,那效果和滋味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被父亲打相当于增强你的免疫力,相当于面对险恶人生增强你的抗击打能力,相当于现在流行的挫折教育.
好了,不多说了,说多了好像我又支持打孩子似的.一个老光棍讨论打孩子的事儿有点儿太不着调.而且,打孩子也是要有资格的,总不能借个孩子来打.
……
对了,今天一大早就去德国使馆签证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各国使馆的中国保安为什么都那么粗暴和蛮横,连吼带叫的让人非常不舒服,好像我们是一帮偷渡的难民.先是在外面排了两个小时,又在里面排了一个小时,腿都给站麻了.我心想德国人做事认真到了枯燥的地步,说不定得多麻烦呢.结果到了里面,看到签证官是个年轻姑娘,中国人,态度很好,她看了看我的材料,说:你去过国外吗?我说去过.她过了一会儿又问:你开博客吗?我说开.她就说行了,下一位.
加载中,请稍候......